作者:李康,余艳,袁萌
[摘 要] 重庆某技工学校是西南地区名牌技工院校,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十多家,建有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该校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因素有四点:需求互补、搭建合作载体、形式多样、互利共赢。
[关 键 词] 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载体;需求互补;互利共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60-01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办学60年,一直致力于培养社会需要、企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随着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或者单一化校企合作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已不合时宜。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支持校企合作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西南地区地理和气候特点,瞄准市场动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走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色之路,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了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的良好格局。近三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级工7200人,技师1600人,高级技师110人,合计逾9000人。研究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做法,为校企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一种借鉴和思路。
一、坚持校企合作需求互补
满足校企双方各自利益需求,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根本所在。通过长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发现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大多只能学到皮毛,而学校购买的新设备运行、维护费用极高,如果每位学生都长期使用教学成本难以负担。因此,学校需要合作企业能够提供行业先进技术和设备,并负责运行、维护成本;并先后对4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企业虽然有技术、有设备,但是需要具有技术潜力的劳动力和生产场地。基于这种校企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学校与重庆温馨时代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重庆威诺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人员,负责运行成本,校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加强校企合作载体建设
优化校企合作载体,是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承办世界技能赛事期间,学校对接国际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结合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力深化校企合作,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技术项目国际赛事国家队集训基地;与昆山通祐电梯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业合作建成汽车、数控、模具、电梯、地面辐射冷暖、电子商务6个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与上海安贞暖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重庆北奔汽车公等24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三、打造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根据校企双方不同的合作需求,采取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企业合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学校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售后人员培训、大学生入职培训等项目化合作,大力培养汽车售后服务和技术储备人才;与重庆温馨时代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安贞暖通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地暖企业进行的是从建专业—课程教学—建立行业标准—设立技能鉴定站—生产销售行业产品等全方位、系统式合作,为辐射冷暖行业输送规范的标准化技能人才;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昆山通祐電梯有限公司进行的是校内生产性合作,为企业培养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技能人才;与何先泽发型创作室发型教育研创中心进行的是技术性合作,高标准培养美发行业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更加凸显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市场特色。
四、践行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携手发展,是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促进职教发展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诞生了重庆市辐射冷暖空调系统安装专项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入选全国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建立了“××舒适网”电子商务平台,专卖地暖产品并提供技术服务。学生与重庆温馨时代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制造的100多套模具进入市场,近50名毕业生成为该行业的开店小老板。学校还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机器人控制的零件加工生产线,为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培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市场反馈情况看,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优秀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入职前给予3000元月薪,入职实习参照技师待遇,给予6000元月薪。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学校从自身发展定位出发,基本探索出了一条围绕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产教互动、校企合作的新路子。那就是:根据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尊重市场需求,,坚持共赢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与行业、企业合作,为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德全,李珊译.教育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陈莹.论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