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玲玲
[摘 要]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期贯彻教育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战略高度。而当“互联网+”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学生作为受益最大的群体,首先大步伐迈进其中。网络成为学生探索世界、情绪表达、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如何在网络背景下实施学校德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互联网+德育”即网络德育,便是寻求网络技术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思考、新举措。
[关 键 词] 网络德育;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82-02
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高职院校中的“立德”“树人”赋予了两层含义:要立德业,要树匠人。由此,德育成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互联网+德育”即网络德育,便是寻求网络技术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思考、新举措。班级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教育平台的实施和应用,可以逐步扭转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元单向、偏重他律、被动接受、空洞拔高等弊端,从而初步形成“多元互动、开放自主、思辨求真、务实创新”的网络德育模式。
一、多元互动是“互联网+德育”的基本特征
这里的多元互动,包括多元的互动关系、多元的互动方式和多元的互动内容。
(一)互动对象的多元化
辅导员、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只有认真关注和努力探讨网络和当代学生的互动现象,熟悉并能熟练操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网络交流方式,才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最新动向,获得与学生平等的网络话语权,逐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1]。只有善于灵活使用网络交流平台,把按部就班的传统等式互动延伸至随时随地的即时互动,才能发挥网络的正效应,尽力消除负面影响,教育才更有说服力与实效性。
比如,在师生共同创建的班级博客中,师生更好地互动起来。通过博文创作,体现出班级归属感,凝聚了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而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及时了解学生的班级活动,从而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互动形式的多元化
随着网络信息的影响和冲击,高职院校网络思想建设应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追求和探索,逐渐形成网络思想建设体系。在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各个层面利用QQ群、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交流方式通过发布学校新闻、主旋律话题讨论、班级博客文化创建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资讯信息查询功能的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推送的方式宣传展示学生的工作内容和成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互动内容的多元化
近年来,高职院校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营造“人心向学、人心向上、人心向善”的网络文化氛围。比如,每月在网下可以形成相对固定的学生活动模块,即三月份学雷锋月、四月份体育节、五月份宿舍文化评比月、九月迎新季、十月校园风采文艺汇演、十一月理想信仰活动月。而在每个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节点上,引导学生积极发挥网络平台作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投票、网络讨论、留言等活动,大力宣传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这样既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2],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二、开放自主是“互联网+德育”模式的基本理念
伴随着网络信息碎片化、快餐式传播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领域的冲击,传统德育模式中的说服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这必定要求德育工作不断拓展、完善教育内容与形式,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注重养成教育,采取更富有时代特色,更为民主、自由、开放的方式进行[3]。
(一)引导学生网上网下联动,开放德育形式
比如,高职院校以纪念日、重大活动日为契机,,依托团学组织,围绕“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光盘行动”“我的中国梦”“我和我的祖国”“弘扬革命传统 坚定理想信念”“国家公祭日”等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旋律观影、红歌合唱比赛等活动。在比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利用美拍、彩视等各种视频、音频软件来创作贺卡,制作班级网页、创立个人网页等。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网上网下联动,打造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竞赛体系,不仅使传统的德育形式更具开放性,还兼备了实效性和扩展性,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载体在不自觉中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4]。
(二)引导学生自主开拓网络德育资源
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围绕“我身边的榜样”主旋律电影观后感、“我和祖国合个影”、关注“国家公祭日”、“为阅兵喝彩,为中国点赞”等话题在QQ群、微信平台发起话题讨论,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发动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主题材料,或图片或文字,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并将具有正向引导、正能量传播的观点整理后发布在学院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这使每个节点的思想教育更加深入和透彻,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更使刻板说教、知行不一、流于形式的德育成为学生自主悦纳、知行统一、生动活泼的德育[5]。
(三)引导学生自主整合网络资源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与完善,一些高职院校将微信平台逐步打造成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相互融合的接口,在为三者提供展示舞台、宣传窗口的同时,使德育教育延展更为广泛、更为深刻。如果能够鼓励学生精心设计出网络形象代言吉祥物在学院微博、微信群、QQ群统一运行,网络教育活动就会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比如,某高职院校“艺飞舞”微信公众平台的吉祥物是“小艺”和“大飞”,两个可爱的形象深受学生喜爱,在学院所有网络平台建设活动中,通过“小艺”和“大飞”的口吻进行通知下达、温馨提示、话题发起、答疑解惑,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接受,还改变了最初网络思想教育的零散化程度,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由学生的自觉适应到主动建设再到积极优化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主题性活动。由于学生的亲力亲为,网络平台成为普遍受学生关注的媒体之一,成为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互联网视角下高职学生德育实施方法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