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宏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朗读;背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158-02
朗读、背诵是小学生的阅读基本功,但对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这仍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中职学生的朗读、背诵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朗读、背诵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需要
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深刻地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和理解的意义,语文知识重在积累,而积累的一种方法就是朗读背诵,语文素质提高关键就在于反复的语言实践的积累。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使眼、耳、口、脑多种器官并用,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其思维能力。背诵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活动,它更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意志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目前,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活力,针对此现象,采取简单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首推朗读背诵,方可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和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应强调朗读、背诵。
(一)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语言发展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不断吸收、储存一定量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作名篇,使自己的材料库不断充实丰厚,久而久之,学生会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那么在平时的交际中也会妙语连珠,口头“出口成章”,写作则“笔底生花”。如果说理解语言是运用语文的基础,那积累语言就是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朗读背诵课文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二)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能力发展
朗读、背诵课文需要一定的记忆、思考、想象,这无疑对学生的记忆、想象都是极好的锻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是对阅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需要在明确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文章要在朗读过程中想象文中描述的情境。如《荷塘月色》中通过对幽美意境的描述,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进而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绪,这只有通过多次朗读才能体会到。
(三)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写作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条很好的读书经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对形成一定的阅读写作技巧有很大的功效。(1)从阅读教学的思路看,靠朗读理解语言文字而认知事物,对复杂事物的辨知也可以从语文学习的朗读背诵中习得。(2)从阅读思维的特点看,尽情地朗读能使学生通过无声语言形成有声有色的境界。(3)从书面语言的学习看,书面语言是经过锤炼的民族语言的精华,只有学好书面语言,才能提高口头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写好文章,而学习书面语言的捷径就是对前人写好的书面语言读好会背,再变成自己的语言,朗读背诵就可以解决。(4)从阅读教材本身看,课文入选的文章是名篇名作,文章所载的信息量很多,富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披文入境,朗朗上口的背诵则更能让学生在胸中积累许多范本,潜移默化地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经常读背一些文章,能增强语感,,可“耳治”“口治”作文中的语病,作文自然可以写好。如朗读《我的空中楼阁》《卖白菜》等文章,学生自然就能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地写文章。对古诗词的背诵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膽地想象。
(四)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兴趣发展
平时的语文学习,能抓好朗读、背诵,对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语言品位的提高、积厚文学底蕴和口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反复朗读,力争当堂成诵,既能体味作品的语言之美,又能积厚学生的文学底蕴。纵观古今许多学者名流都有背诵的经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昼夜苦读,以致口舌生疮;老作家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出几部书,几百篇文章牢固地储存在大脑里,可见这位文学泰斗也是从背诵开始的。
中职学生虽然以专业学习为主,但在信息量如此繁复的现在,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很难快速把握信息,没有好的写作能力很难把自己的思维表达清楚,想要从纯技术工人跃而为管理人才,好的语言功底大有帮助,复合型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类型。在校期间,语言素质要想提高,简便的方法还是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坚持朗读背诵,才能达到知识的大量积累,饱学于身,方能动笔千言,出口妙语联珠;坚持朗读背诵,方能对除语文学习感兴趣外,还能收获其他知识,使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获得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提高了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加强。
二、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朗读、背诵
(一)把朗读、背诵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笔者曾看到这么一份调查研究,有这么一组数据:一位老师对50节语文课的朗读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平均朗读时间只用7分钟。某位老师对60节语文课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平均读书的时间不到7分钟,课堂上,学生很少有读书的时间,就算有讲读的安排,也往往只是为教师的讲解服务,而不是作为一种有计划的读书训练。老师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应该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课书读完后,如熟读者不能熟读,背诵者不能背诵,就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中职学生“读进去,想出来”的习惯,培养“活读书,读活书”的技能。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握这一重心,重视这一环节,促进朗读、背诵落实到位。
(二)要以朗读、背诵为中心,组织好阅读教学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由会读会背,再到能读能背,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保证朗读、背诵训练,讲课内容要精致,方法要得力,时间要保证,力求每节课的读书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节节如此,读“书”可谓破矣!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朗读背诵,中职语文学习之重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