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潇 本文字数:2467
[摘 要] 反思型教师日益成为当前教师成长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衡量反思型教师最重要的指标便是教师的反思能力,从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在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内涵、意义和应用策略。
[关 键 词]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准幼师;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22-02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了“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的研究热潮,提倡利用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后,这一新兴的教育理论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教师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端。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并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维度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各类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指明了准幼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向。
本文以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趁圩”特色教学活动为例,尝试探讨在职前教育中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的课堂策略。
一、“反思能力”的内涵
“反思”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反思”是对过往的思考;反思的对象包括自身的认知和行动;“反思”是一种程度较深、时间持续较长的反复思考过程;“反思”的主体是有目的性的主动思考,过程中往往伴随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反思”过程依赖一定的经验。因此,“反思能力”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经验,以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为对象,主动开展深入而持久的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等循环往复的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准幼师的“反思能力”就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根据个体已有经验,以自己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活动为对象,主动开展深入而持久的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等循环往复的活动,以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能力。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内涵及其在“反思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经过对儿童社会学习的一系列研究,提出了社会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组成。
1.注意过程
在我们眼前显现的范例有很多,但是我们总是挑选其中一些范例,并且抽取这些示范原型中的某些部分来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学习的初始选择过程就是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当原型不再出现提供方向的时候,观察者要想继续从原型行为中得到益处,,就必须在记忆里以符号的形式把那些反应模式表现出来。由于这种符号化的高级能力,曾经的原型经验可以被大脑记忆并保存。
3.再现过程
再现过程是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合适的行动。这一过程包括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炼。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新生的反应从认知组织筛选出来并加以组织,然后在行动中表现。
4.动机过程
班杜拉把获得和操作区分开来,即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但不一定通过行为操作表现出来。操作是由动机控制的,强化在这里起重要作用。班杜拉认为,在观察者仿效原型范例前先给予预期强化物(Sr),让观察者进入或加强对原型的注意状态,再出现示范刺激(Sd),能更好地影响观察者后期的符号编码、认知组织和演习等过程,从而促进学习和反应的发生(R)。
班杜拉认为,这四个子过程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因为脱离了注意范例、记忆保持、操作再现或强化动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观察学习的失败。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1.在积极预期中牢固树立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计划目标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在观察者注意示范原型前给予积极的预期强化刺激,可以增强观察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良好行为的复现。例如,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向学生呈现优秀幼儿教师或者优秀幼师毕业生的职场成功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制定未来学习中的个人发展计划,为后面循环往复的反思指明目标和方向。
2.在榜样氛围中提高个人对自身学习的监控和评价能力
观察学习的过程是对榜样的模仿和新反应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里不断寻找不同风格的学习榜样和不同领域的学习榜样,让学生自然浸润在一个充满优秀榜样的学习氛围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将自身与榜样进行不断的比对和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策略,从而持久地监控自身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活动,培养反思性评价能力,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为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做好准备。
3.在行为精炼中丰富个性化专业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
受到个人和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榜样学习的反应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极具个性特色的观察学习结果。个体通过自身监控和他人反馈调整自己的反应行为,在不断的练习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行为反应趋向目标状态。整个行为精炼的过程既是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又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反思过程,促进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实践。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本文尝试通过“趁圩”特色教学活动,阐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一)“趁圩”特色教学活动概述
“趁圩”特色教学活动以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具有南方特色的翻转课堂的一种新范式。趁圩,是中国南方大部分乡镇人民生活中重要组成的部分,逢“圩日”,人们到集市做买卖、娱乐、交友。“趁圩”特色教学活动的主要流程包括: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