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荭芳 本文字数:2502
[摘 要]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知识。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从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意义出发,在分析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66-02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个性化的、特殊的个人知识,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知识基础。实践性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应试教育理念和工具理性思维影响下,人们往往将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等当成“真理”,将教师实践知识当成不科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实践性知识长期被忽视,这些影响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意义
(一)有利于重塑教师的实践立场
在知识传授论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承继者和传播者,而教学也只是教师实现知识传递的手段和方法,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教学的有效性取代了教学的实践性,教师也从知识的创造者变成了只能进行重复性劳动的“教书匠”,教师既不再是知识分子,也无权对已有课程知识进行改造。在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影响下,教师完全被囿于固定教学模式、标准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评价的牢笼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变成了完成预设目标的过程,课程知识也成了普遍中立的象征。实践不是对外在的善的屈从,它自身的内在的善也是目的。[1]作为一种确认教师在场的知识样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确认并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既是对教师实践立场的回归,也是对教师实践中具有“知识”价值这一教育本体价值立场的根本确认,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认同,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创生者,还能为教师专业赋权提供准备。因此,应当从实践价值出发建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和创生实践性知识,实现教师立场从认识论转变为实践论。
(二)有利于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践性知识不需要经过专门的系统学习,它是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形成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是在教师专业生活空间中形成的。教师专业成长与短时间内积累完成的知识与技能不同,它是在教师专业生活中自觉积累的结果,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优化的过程,也是对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生命意义的确认。例如,相关政策、学校文化的沿袭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从根本上来看还在于教师自身。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造并不是外在压力、绩效考核的结果,而是教师在自我反思、尝试和行动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因而,基于教师实践知识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融合了专业生活与个体生命的专业成长,不仅能够扭转长期以来盛行的教师发展模式,使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一种现实可能,促进教师对专业生活的回归,还能通过对教师自身的实践反思,摆脱过度专业知识对教师成长的挤压,为教师专业创造提供自由空间,从而使教师专业成长真正成为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契合个体精神生命养成的文化过程。[2]
(三)有利于实现卓越教学的理想
卓越教学是在遵从现实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有效教学的超越,是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理想性体现。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合乎自我教育理想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技巧与个性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独特结合和表现。努力形成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追求更好更优的教学品质,是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最终目的。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不单是为了追求自我实践中教学经验的积累、适应现实考评的需要,更是为了帮助教师走出平庸的教学和教学工具理性的藩篱,创造性地开展生活,形成真正有助于教师个体的精神自由和完整的专业生活。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问题分析
(一)自我价值尺度不够明确,制约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
作为一种信念,追求人的发展既是教育行动的目的,,也是教育过程中设定的一种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定,也是对资本主义教育人的“片面发展”的理论批判与超越,因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中的善,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从本质上看,教育实践追寻的发展应当是具有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价值的人的全面发展,徒具“发展”之名的片面发展只能导致人的异化和教育的异化。[3]在我国市场化浪潮中,教育观念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教育逐渐成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远离教育的本体功能。这样的教育不仅忽略和遮蔽了教育的价值本真,也给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绩效评价、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在功利主义思想和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许多教师迷失了自我价值尺度和自我发展方向,将追逐利益、获取金钱等作为人生目标,这些不仅消解了传统文化中教师角色的神圣性,也使许多教师丢失了知识分子的立场。教育自身的价值尺度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一旦失去这个根本,就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育信念体系,其实践性知识建构也会因此而陷入实践的盲从。
(二)教师培训模式较为落后,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实用性知识,并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部分。教师实践性知识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生活经验、成长经历等,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教师培养体制已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以学历获得为中心的职前教师教育、以集中培训为形式的在职继续教育已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但这些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只是强化了教师教育资格的获得,从外部形塑了教师成长,却忽视了教师的实践需求,偏离了教师教育实践的真实需要,直接制约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