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志文 本文字数:2761
[摘 要] 语文是中职生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涵养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想法设法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彰显其特点。但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退出时代的序幕,受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现代的中职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使语文教学成为纯粹的信息传递场所,课堂缺少讨论、缺少互动、缺少思维的碰撞,没有生机和活力,让语文教学黯然失色。因此,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就成为广大一线中职语文教师的心愿。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72-02
焕发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是生命被尊重、被欣赏、被激活、被释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是教材、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仅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更与教师、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的要求,践行新课程理念。那么,教学时教师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呢?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趣
情境是一种文化背景,是一种将课本、学生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场景,是语文教学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把课本内容、道理寓于丰富的场景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掌握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以中职语文《荷塘月色》一课为例,这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荷塘月色朦胧美的描述,表达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这样的情感倾向需要教师为学生出示荷塘月色的景物再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考虑到此,在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样一幅情境:幽僻的小路弯弯曲曲、郁郁葱葱的树、淡淡的月光、月光下荷叶的素淡、宁静。这样的情境图没有喧闹的气氛、热烈的景物美,一切都是“淡淡的”,即简洁地概括了荷塘周围的情境,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淡淡的哀愁。这样的情境把学生也带入一个处处是“平淡宁静”的荷塘月色里。此时教师再顺势为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就能很快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不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诱发学生的情感动机,一举两得。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特殊的人文性决定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仅靠教师苍白无力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被有效激发出来。由此可见,情境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语文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情景教学,以景激情、情境交融,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究添彩
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独立思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探究、实践,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不仅如此,中职生的自主意识日趋成熟,他们渴望被尊重、被欣赏,渴望自由的学习空间,厌烦被教师束缚在教室里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因此,探究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真正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如教学《项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探究“当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会怎样?”这样一个开放的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的自由想象提供充足的空间。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得出关于这个话题五花八门的答案:她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想象自己的青春就这样没了,自杀了;想不到命运竟然跟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多年的心愿毁于一旦,她发疯了;一度消沉后,她终于明白虚荣是不可取的,好在她现在及时明白过来,于是重新振作起来,终于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让不同的思维频频撞击,让课堂教学折射出思维的火花,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不仅如此,在自主探究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内容,寻求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契机,并以此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要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动机,為语文教学添彩添色。
三、互动合作增辉
互动合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也是生成有效课堂的有机力量,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以及教学资源相辅相成的有机生成情况,是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有效的互动合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信息的有效流动,为中职语文教学增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设计互动交流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中职语文唐诗《将进酒》一课为例,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通过饮酒对歌,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因为古诗词距离学生现代的生活比较遥远,词语委婉精炼,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像现代文那样具有浓厚的兴趣。考虑到此,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具体操作如下:在“主题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成“悲”“欢”“愤”“狂”这四个小组展示,教师运用PPT辅助学生。如展示“欢”的小组,学生在课件上出示“金樽”“对月”,讲解诗人如何将饮酒诗化,讲到“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加强语气,最后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慷慨激昂地结束这段的展示结果,赢得了阵阵掌声。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如何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