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圣 本文字数:2515
[摘 要] 在发挥高职后勤合力育人职能时,需要植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而使高职人才培养能够与市场运行模式相对接。二者相适宜的策略可围绕在社会后勤力量招标中植入合力育人要求、以延长社会后勤力量经营权为主要激励措施、建构合力育人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多主体评价、根据权变理论通过多边协商来厘清职责边界、基于目标管理在合约附加条款引入退出机制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关 键 词] 高职后勤;后勤社会化;策略;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12-0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其中,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针对高职学生的劳动观教育,还需要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即通过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来帮助他们形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点滴做起的工作心态。由此,如何发挥高职后勤部门的职能优势,并在合力育人模式下为学生提供知行统一的劳动观教育以及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的养成平台,则成为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发挥高职后勤合力育人职能时,还需要植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而使高职人才培养能够与市场运行模式相对接。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方式为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来引入餐饮集团来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以及借助外包的形式来由社会力量来提供部分的后勤保障服务。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职后勤合力育人的影响
结合笔者的调研,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对高职后勤合力育人目标管理的影响
高职后勤开展“三服务三育人”工作,建立在与多部门协同和后勤部门内部科室相协同的基础之上。为了使这种合力育人工作能够得到贯彻,对该项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则是应有之义。但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事宜在执行时则面临着一定的难度。这里的原因在于,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引进的社会资本具有逐利性使然,,这一天性自然会排斥高职在合理育人过程中所产生的正外部性效应。
(二)对高职后勤合力育人质量管理的影响
通过调研可知,不少高职院校通过与引进的社会后勤力量签订协议来确保后勤部门合力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双方工作目标并不统一的格局下,协议内容可能会在形式上得到落实,但却无法保证合力育人质量的获得。高职后勤合理育人的内容包括: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为教学院系提供学生劳动的承包区域,以及为学生提供劳动观教育的平台。然而,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拉开,上述内容中的后两者则可能流于形式。
(三)对高职后勤合力育人安全管理的影响
高职后勤部门在实施合力育人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对科室进行目标考核,来确保劳动观塑造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不难知晓,后勤工作内容涵盖餐饮服务、公寓管理、水电安全、物业管理、卫生健康等诸多方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职后勤合力育人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即由在一线运营的社会化力量来代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然而,这无疑增大了社会后勤力量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并不会被社会资本所接受。
(四)对高职后勤合力育人合约管理的影响
在这里需要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交易成本,即在高职后勤合力育人工作与后勤社会化改革相冲突时,则需要在合约管理基础上建立沟通机制,而这种沟通更近似于一种谈判。因此,只要存在着谈判便存在着交易成本,而且谈判的频率与交易成本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可见,由于在合约管理中存在着交易成本,所以这势必制约后勤合力育人工作的绩效提升。
二、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定位
后勤社会化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所以高职后勤部门来实施合力育人工作时,需要主动去适应这项改革。为此,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可定位于以下四个环节:
(一)定位于在目标管理中注入激励机制
妥善的解决高职后勤合力育人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之间的矛盾,则需要在双赢的理念下来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与社会后勤力量之间的沟通发现,他们十分重视校园后勤服务市场的开发,校园后勤服务市场具有环境相对稳定、客户群体相对单纯和简单的优势。那么,在后勤合力育人工作的目标管理中注入激励机制则值得思考,且注入激励机制的关键环节因为目标考核,即通过在目标考核中建立社會化后勤力量所关心的利益,则能促进他们参与到后勤合力育人工作中来。
(二)定位于在质量管理中开展多维评价
随着在目标管理中注入了激励机制,这里则需要在质量管理中开展多维评价。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后勤合力育人工作质量评价的构件,其应从显性和隐性中来分别理解。显性构件可以由劳动行为、团队合作形态等方面来构成,而作为核心构件的正确劳动观的形成,则需要综合对上述显性构件和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中来探寻。因此,这里的多维评价主体应包括后勤部门相关人员、学生、辅导员、社会后勤力量有关人员等。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后勤合力育人与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宜的策略分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