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榕 本文字数:2471
[摘要]诚信立身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更是人际交往及社会健康运行和发展的润滑良剂。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明日栋梁与生力军,担负着振兴民族、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使命。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与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传播,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诚信缺失”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和成才,更会对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在互联网与大数据风靡世界的当下,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与电子诚信档案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18-02
一、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诚信作为人们的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必须以社会或客观环境为它提供的可能性为前提”。笔者认为,在普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学校与学校教育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社会与客观环境”,,也是最有可能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固本培元”的大熔炉。
但学校与学校教育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其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动力,仅仅依靠心中的道德“自律”是远远不夠的口。在信息化与大数据盛行的当下,高校如何充分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以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普及,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课题。
(一)网络公示“诚信”相关法律法规与校规校纪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最基本的是要增强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与“校规校纪”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目前有关于社会“诚信建设”与“失信惩处”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法律的欠缺与失信的低成本使大学生缺乏诚实守信的强制约束与外部监督,极易因个人理想信念的不坚定或外在世界的刺激和诱惑误入“失信”歧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咽这一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社会征信体制及其法律建设的发展正稳步向前发展。
法律与规章作为个人行动的导向与制约机制,是公民一切行为合法性检验的“试金石”。高校有责任将这些“硬性指标”预先公示给学生,从而为大学生个人诚信教育和诚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威仪和约束,为高校诚信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阐明制度背景,推动诚信教育稳步有序开展。
(二)定期开设优质网络诚信课程及讲座
目前众多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公共数据库平台并依托于“微信平台”注册了本高校的“企业号”或“公众号”,这些媒介除了负责学校重大事件的公示告知以及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业工作进行指导之外,更应该凭借自身天然优势担负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任。
除却国家硬性规定的大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类课程,互联网媒介凭借其强大的信息覆盖能力与沟通能力正成为社会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强有力平台。各高校应当充分依托该类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定期提供优质的诚信课程与转题讲座,将内容编制为“慕课”形式或微视频形式,以作为课堂诚信教育的补充和深化。
(三)推送诚信教育相关文章、言论与时政新闻
高校应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诚信教育的延展化与纵深化服务,除了开辟专栏推送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关于诚信教育的优质言论与文章,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诚信教育”征文活动或“热点讨论”活动,积极鼓励大学生就社会诚信议题与热点事件抒发真知灼见。
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相关网络平台报道和转载与“失信”相关的时政要闻,诸如高官贪腐落马、学者学术不端受罚、个人失信后果等新闻事件均可以作为高校诚信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以儆效尤。
(四)建立诚信教育信息平台作业与考核制度
作业与考核是验收教育成果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策略,高校除了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诚信教育资源之外,还应通过合理的作业布置与考核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反馈和验收。譬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与运用、专题课程的随堂练习、时政要闻的感悟与研讨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依托网络平台接受“诚信教育”并展示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学生电子诚信档案平台建设
中国社会信用经济正在起步并迅速发展,社会诚信体系的打造受到关注。有学者认为“诚信既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既要靠教育的观念内化,也要靠制度的外在约束”5。罗尔斯指出:“离开制度的正当性来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那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间。诚信不仅关乎“道德”的修养,也在于“制度”的约束。如果说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是道德的涵养,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必然是制度的规制。而大数据信息化潮流下大学生电子诚信档案的建立于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才品格培养而言,更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电子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
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各高校对大学生电子诚信档案的建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扎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与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打造强有力的科学化电子诚信平台。
(二)大学生电子诚信档案的相关内容
大学生电子诚信档案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基本信息、大学生诚信记录、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同。
大学生基本信息应涵盖个人介绍(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入学前情况、身份证件等)、家庭情况(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等)、健康状况(常规身体状况指标、病例史等)。该类信息应在大学生入学伊始由各院系成立专门负责小组收集审核和录入,确保学生提供个人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问题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