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慧智 林建平 李峥嵘 王辉 赵炯 本文字数:2515
[摘 要] 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探索,然而导师制的实施成效困扰着许多实施学校。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导师制的开展情况,分析比较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方法和成效,发现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瓶颈是导与被导之间的动力机制问题,即调动本科生“求导”的主观能动性与导师“指导”的积极意愿是打破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并以同济大学莱茵书院本科生导师制为平台,设计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法和框架。针对这一实施方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方案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工科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本科生导师制;关键问题;实施方法与框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77-05
本科生导师制以实现因材施教和本科生个性化培养为目的,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生活及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当下,为探索本科生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诸多高校探索并试点了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簡称本导制),实际反馈信息表明,多数院校或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没有达到预期成效甚至收效甚微,从而制约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推广和发展。
本文首先调研了国内外本导制的实施目的和发展历程,随后结合实施目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瓶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成效的关键问题是学生“求导”和导师“指导”之间的动力机制,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定位和实施方法是激发“求导”和“指导”积极性的关键。在分析了同济大学莱茵书院导师制的实施目的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后,设计了导师制的实施方案,构建实施框架,并对此方案进行了样本试验,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结果。
一、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
(一)国外三所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本课题研究人员首先从本科生导师制的发源地英国的两所大学为起点,再以美国哈佛大学为另一研究比较对象,从实施目的、功能、开展形式和发展瓶颈四方面对国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调研。
1.三所高校本导制实施目的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均以启发学生思维、挖掘潜能、激发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辨力为目的。哈佛大学的导师制旨在帮助学生选课,并做出合理的专业选择。
2.功能定位和开展形式
剑桥和牛津这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功能定位均为学术研究型导师,即导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学术分析、写作和辩论。其活动内容也以定期例会为主,开展论文或观点解读分析和探讨,并鼓励师生间的观点碰撞以实现教学相长[1]。哈佛大学的导师制更多以咨询导师制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课程和专业选择[2]。
3.问题和发展瓶颈
剑桥大学在实施本导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经费问题。科研导师制需要更多适合本科生的项目和财政支持,近年来,英国的财政危机也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3]。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结合其书院制体系开展的,以方便学生随时找到导师,而这种形式,在国内很难效仿。哈佛大学采用的是咨询导师制,其可操作性强,但在实施成效方面似乎没有前两所学校突出。
(二)国内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调研
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条件与国外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内高校师生比远远低于国外,这为导师制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师制实施方法成为困扰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践行者的难题[4]。
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发现,按功能定位,国内导师制可分为咨询导师制(践行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大部分实施本导制的高校)、科研导师制(践行院系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和咨询科研结合导师制((践行院系如同济大学物理学院),对这三种不同方式的导师制调研结果如下:
咨询导师制的实施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思想等全方位的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在后期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实现因材施教。开展形式有定期讲座、定期面谈等。目前,国内实施咨询导师制院校遇到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师生交流次数和内容不能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导师制的工作内容过于笼统,双方投入的时间和积极性都不够[5-6]。
科研导师制的高校或专业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在研项目,或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带有科研性质的任务。科研导师制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是其开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低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过大而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同时受到师生比的限制,受众面较小。
咨询科研结合导师制整合了两种导师制的优势,现行比较常用的做法是自学生进入大学起,导师充当了咨询导师的角色,通过面谈和一对一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课业指导。自大二起,导师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或实践活动,或让学生参与到在研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本科生的科研水平。目前,实施这种模式的院校遇到的问题是:师生沟通的时间不够,而且双方沟通的机制似乎不够流畅,使咨询导师制的效果没有在科研导师制阶段得以体现,致使最终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二、导师制的实施目标
第一阶段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内诸多实施本导制的院校或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成效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有较大的收获。鉴于此,在思考什么是适合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模式时,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学生和企业的诉求是什么,且如何根据这些诉求确定本导制的实施目的。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关键问题与方法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