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思 郑文兴 本文字数:2591
[摘 要] 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前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产教融合育人方面仍存在促进产教融合育人的体制尚未形成等不足。因此,必须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互补性制度。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在模具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模式创新的探索,提出了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产教协同育人平台等举措,促进校企合作走向深入,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22-02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强调“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可以看出,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仍在国家人才战略上不断探索前进。打破阻碍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真正走上一条以产教融合为引领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之路。本文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模具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关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一、传统培养模式的困境
现阶段模具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已逐渐贴合市场,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调整和培養模式。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协调好学校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上的配合,产教融合的实际效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教育链产教分离,认知亟待改变
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等多个部门。但就当前来看,针对模具设计专业的产教融合管理体制尚未建立,产教仍处于分离状态,学校和社会对产教融合的认知亟待改变。
1.传统体制制约产教融合。一方面,职业院校大多归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教学等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与管理,师资也是从高校进行招聘,尽管国家文件多次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事实上的管理体制阻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天然联系,实质性产教互动受众多制约逐渐减少,“两张皮”问题显著存在;另一方面,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但从整个教育评价体系来看,目前仍然以教学、科研等为主要考核指标。从“示范校”到“优质校”的建设,高校以及社会普遍认知中,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仍未转变。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就业“学而优则仕”,加上职业教育在竞争压力下为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也在主动与普通高校拼科研,最终导致职业教育与社会隔离的“象牙塔”现象仍客观存在。
2.传统认知制约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作为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其本质属性、社会职能、运行模式、组织结构等均不相同,社会赋予的要求和认知也截然不同。一方面,学校对产教融合仍抱有疑虑,热情不高,,认为企业逐利性与学校公益性之间具有天然矛盾,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另一方面,虽然高等教育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但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缺乏普遍认知和公平待遇,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无可奈何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未来还是需要往学术上提升和发展,缺乏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关注。学校投其所好下仅满足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缺乏持续和深度的融合。
(二)产业链动力不足,双向对接不畅
目前而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驱动力不足、有效性不够,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
1.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缺乏积极性。“学校热、企业冷”是目前产教融合的普遍现象。一方面,企业是利益导向,追求利润与回报。企业发展稳定有强烈人才需求时,合作积极性高,一旦人才需求降低,就很难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变化迅猛,企业长期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的动态环境,自身发展态势不明,甚至朝不保夕,企业往往缺乏对长远发展的谋划,注重人才使用而轻视人才培养,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内驱力不足。
2.产教融合层次较浅,缺乏有效性。目前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大多靠感情维系,缺少规范化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合作层次较浅,主要限于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讲座、提供实习实践基地等浅层次合作,最多涉及部分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另一方面,合作中信息从学校向企业流动多,企业回流学校少,产教融合的内容、形式和合作模式还没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度融合的标准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设计
针对模具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械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层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着力加强教学培养过程中企业和院校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提高校企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度,致力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新生进校通过入学教育,就要让学生明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在三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1张毕业证+10个职业技能证书(中级或以上等级)的职业起步目标。10个职业技能证书分别是:品德修养、体能体质、钳工、计算机绘图、数控车、数控铣、磨床、线切割、模具拆装、品质检测等,为成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参与解决,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平时大部分作品都是虚拟设计,所做模具图没有市场实用性与规范性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焕发生命。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