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伦党 本文字数:2914
[摘 要] 音乐素养课程是音乐类课程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工具型课程,与音乐类专业技能课程(舞蹈、器乐、声乐)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时候不容忽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 键 词] 音乐素养;专业技能;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28-02
音乐素养课程是专门训练音乐能力的课程,是通过乐理的学习,视唱练耳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组成的节奏感、音准感、旋律感、和声、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对精神生活也有更高的追求,尤其是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以及中小学学校开始重视孩子在艺术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诸如音乐类的声乐、钢琴、舞蹈技能型课程占据了少儿音乐学习的全部,忽略了音乐类课程中最基础的部分——音乐素养课程。导致音乐教育教学的素质提升与技能技巧之间发展不平衡,审美功能逐渐缺失。只有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等如果有了音乐素养课程的摄入,才不单单培养的是一个会唱歌、会唱歌、会跳舞的孩子,而是一个具有一定音乐素质和修养的孩子。
一、音乐素养课程是音乐类课程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大多数孩子在开始音乐启蒙学习的时候都是直接选择一门专业技能型科目,例如钢琴、二胡、小号等演奏或者声乐演唱,并没有真正接受过音乐素养课的训练。这也是家长容易忽视的一点,因为专业技能型科目学习成果明显、见效快,一般通过10节课或者一个学期的学习就可以在专业上有所成效,能初步完成一些初级曲目的演唱或者演奏,所以即便是有一些艺术机构或者老师开设有音乐素养课程,因为家长对课程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并没有很多学生能将音乐理论和专业两门课程同步地进行学习,由于素养课程的缺失也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留下了隐患,如不能很好地对所学音乐材料的调式调性、音乐风格、音乐语言、音乐表情等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导致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只能停留在重复而枯燥的技能学习层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对音乐的学习会出现不主动或者抵触情绪。比如,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例子,孩子学钢琴或者跳舞学到2~3年之后就开始产生排斥情绪,不愿意继续学习下去,而家长觉得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昂贵的学费不愿意孩子放弃,就强压着孩子继续学下去,最后结果可想而知,不仅破壞了和睦的亲子关系,也违背了学习音乐的初衷。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是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的认识出现问题,总认为孩子能够在钢琴上演奏乐曲就是学习了音乐,把音乐的学习肤浅地认为就是单一的技能训练,弹的乐曲越多、越长就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因此就埋下了对音乐学习的表象判断心理,导致音乐技能学习和素养发展不平衡而失去音乐学习的原本意义。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也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必然性联系;其次是音乐教师为了迎合家长对音乐学习的表象判断心理,为了得到认可在音乐技能课程中只强调与技能提升相关的知识而对孩子音乐素养的提升甚至是忽略的,失去了音乐素养的学习就失去了音乐的理性分析能力,失去了音乐演奏的美感,失去了音乐对孩子美好气质的塑造;最后,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孩子对专业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坚持下去的动力不是一瞬间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
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长期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导致音乐技能的增长与音乐素养之间失去平衡,而使孩子的学习没有主动的感受力,原本很有意思的事情被弄得支离破碎,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进度,随着专业知识的逐步增加,孩子很容易出现课堂上听不懂、课下不会练的问题,,由于基础知识跟不上识谱慢孩子的学习周期拉长,慢慢地就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兴趣,无法坚持下去。其实音乐素养课程是一门包含乐理、视唱、听音、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音乐理论课程,它是每一位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二、音乐素养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工具型课程,与音乐类专业技能课程(舞蹈、器乐、声乐)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音乐素养课程作为学习音乐的工具课程,它所涵盖的知识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就像语文课写作需要先学习写字和词组、数学课做题需要先学习加减乘除公式一样,先把基础的知识——识谱、节拍、音准、调式、和声、色彩、旋律等音乐组成的要素掌握好才能够更好地演唱、演奏有难度的作品,懂得了这些常规知识点才能明白老师指出的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症结在哪里,需要加强哪个方面的练习从而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才能与老师课堂教学保持步调一致,调动孩子主观的学习能动性。当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独立解决问题时,完成作品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本质提升,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依旧保持对音乐的喜爱和探索的欲望,才能够学得更长远、更持久。因此,音乐素养课程是专业技能型课程的前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孩子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性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音乐素养课程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音乐的学习是一个包含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同步发展的学习活动,然而现在,学习音乐的孩子和家长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技术至上,片面地认为学习一门乐器或者专业只要能获得最高的考级证书,或者达到一定的专业技巧就可以了,这种只认速度、音域、技巧的意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是非常肤浅的。岂不知音乐学习不单单是获取一门专业技能,获得考试加分的权利,学习音乐更重要的是从内心能够理解音乐、读懂音乐,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情商,为生活增添乐趣。例如,在一次比赛中有两个孩子唱的是同一首作品《故乡的鸿嘎鲁》,其中的一个孩子将作品的调升高了两个半音,而另外一个学生使用原调演唱,最后评委给出的分数是原调的要比升高调演唱的那个孩子的分数高很多,这时家长不服,对评委打分有疑问,疑问的焦点就是那个升高调演唱的孩子比原调演唱的孩子音域要宽广得多,技巧高的反而是低分。面对这样的申诉所有的评委都有些“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最后还是维持原来的分数不变。这个就是典型的案例,家长和某些老师的评分标准是唱得高就是唱得好。回过头来再分析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是没有弄懂作品的调式调性、感情基调、旋律色彩。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因为音乐素养知识的缺失,全然不顾作曲家定调的客观性和作品的色彩内容。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音乐素养课程在少儿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