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晨 丁雪华 申向东 胡文利 本文字数:2516
[摘 要] 以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工程硕士在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学位论文选题、校企合作以及与“双导师制”实施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成功的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234-03
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始于1997年,初期只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工程硕士在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已成为培养单位最多、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类型。从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指导教师在培养工程硕士的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探讨,本文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一、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原则的探讨
课程设置作为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应遵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设置,培养方案是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既是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具体体现,又是科学制订课程学习和研究计划以及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1]。从设置工程硕士学位以来,各培养单位根据工程时间要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但还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够、实践性课程弱等问题。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2]。因此,课程设置要兼顾基础与前沿双重标准,针对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加大授课信息量,重视学术性强的科技讲座,加强工程硕士政策水平的教育[3]。除此之外,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实践、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等亲自动手感受的机会,使他们将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经验返回课堂,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4]。因此,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适应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需要。
课程设置的原则除应遵循一般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外,还应针对其特点,既要“知识和能力并重”,还要宽口径、复合型、新颖性、实用性以及适应性的原则[5]。曾砥平等[6]以加强工程硕士课程学习为出发点,认为课程设置的原则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前沿性原则、宽广性原则”,最终使工程硕士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工程硕士的专业基础课应该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设置,不同模块之间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根据实际需求不同,教授的数量和内容可以不同[7]。由于工程硕士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应本着支持培养目标达成,符合毕业要求,课程内容还应该覆盖工程硕士知识点和专业培训考试的部分内容[4]。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将工程技术与管理、商务、领导力等课程相融合,开展跨学科教育,并及时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工程项目,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8]。在课程教学外,跨学科工作室也是常见的方式,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运用各种研究的方法推进项目的进程。法国大学教育为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进行多面性培养,法国工程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技知识,而且要具有敏捷的推理能力,还必须懂得有关经济、管理、法律、人文、社会、环境、工业生态等方面的知识[9]。
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方式的探索
2009年,全国高校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为了更好地让工程硕士适应社会的要求,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道:“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0]。”
专业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既应该有技术能力,也应该有科学研究能力以及面向职业的许多非技术能力。通过专業实践,工程硕士所获得的应用能力不仅要使工程硕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一定的组织或协调能力,还应该具有构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整合与知识迁移的能力,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做出高于普通人的贡献,并能为新技术、新理论的生成提供有效需求信息的能力[11,12]。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展之初,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秘书处就强调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性[13]。有学者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也就是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以及社会实践,将实践教学的理念体现到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中,充分体现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要通过制度保障专业实践的实施,明确各方的职责,推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项目[14],以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以工程硕士为例):(1)由院系安排到实践基地完成;(2)导师通过私人关系推荐学生到企业完成;(3)学生跟导师一起做研究项目(在校内或在项目委托企业进行);(4)学生自己找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王钰[15]等在总结清华大学十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有侧重点,侧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要以学校为主,侧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要以企业为主。同济大学建立职业实践基地的经验表明,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开展专业实践的广阔平台,为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而且增强了企业的人才意识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共赢[16]。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三个要素:培养者、培养对象和培养环境。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