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扬 本文字数:2513
[摘 要] 在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诸多原因,高职公共课在教学实际中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云班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能较好地解决公共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出现的资源推送、任务布置、作业评价等问题,有效拓宽了学习时空,增进了师生互动,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高职公共基础课课时量少、班额大、实践性不强、学生重视度不高等实际困难,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云班课”;翻转课堂;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02-02
一、高职公共基础课现状
在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由于高职教育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技术主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轻基础的问题,同时,高职公共基础课班额较大、实践性不强等原因也导致高职公共基础课呈现出学生重视度不高、积极性不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等特征。
基于以上问题,高职公共课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性课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性课程,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了条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课程应充分把握课程改革的机会和可能,顺应时代趋势,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结合,找到一条理想的公共课程新型模式。
二、基于“云班课”的翻转课堂优势
“翻转课堂”自2012年引入中国后,契合了当下信息化教育改革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面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现存的种种问题,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重视过程性评价等优势迅速引起了教学改革者的关注。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1)能保证信息化教学的网络和数字化教学系统和设备。作为移动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相关的数字教学设备成为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无缝对接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被实际教学中所不具备的条件困惑,比如有些学校只是向师生提供基于网络的教室,缺少网络学习社区等辅助性的教学和学习资源。(2)教师的意识和技术水平。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反馈。而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要担任多重角色,课前,教师是知识点的设计者和学生自学的引导者;课中,教师是活动的主持者、答疑者;课后,教師是拓展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效果的审核者。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共课教师年龄偏大,对信息化手段的掌握和探究能力不足,过于复杂的技术操作增加了其教学的压力,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3)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自觉性。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将知识迁移,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资源发现问题,课中通过项目学习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而高职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基础不能较好地保证预期效果的达成。(4)完善的智能测评系统和方法。乔纳森·伯格曼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适宜的评价系统,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及时完整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问题解决和对知识理解的情况,真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及质量。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交互式的网络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在这个交互式的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轻松发布作业和资源,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及时回复学生的自学疑问;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能与同学和教师实现实时交流,因为操作便捷解决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技术痛点,因为其实时沟通、过程记录等功能能有效解决学生自学答疑和学习监控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教学助手不断涌现,“云班课”是专门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与学设计的一款APP,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即时反馈和互动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翻转课堂”中资源推送、任务布置、作业评价等问题,有效拓宽学习时空,增进师生互动,并能极大程度解决高职公共基础课课时量少、班额大、实践性不强、学生重视度不高等实际困难,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基于“云班课”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基础课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兴信息技术,以智能手机和智慧教学软件为桥梁,借助“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实现课堂讨论、在线互动、课内测试、小组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前自学资源—课内活动内化—课后作业巩固”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解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习惯、教学时空等实际问题。
(一)课程实施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翻转课堂将课堂从90分钟往前后延伸,整个学习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组成。
1.课前
由教师发布资源、布置任务,学生完成预习和课前测试。教师根据学生资源点击量以及测试完成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策略。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云班课”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