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万方网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智能手机教学“寓教于乐”背后的反思

2020-09-22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摘      要]  智能手机在当下被视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逐渐被很多高校引入课堂,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但结果是事与愿违,新鲜感过去之后,學生反而变得更加沉溺于智能手机,无心学习。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背景,试图从中华传统智慧中寻找思路,分析探讨使用智能手机教学的优势与弊端,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参考方案。
  [关  键  词]  智能手机;古人智慧;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72-02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同时,在信息化教学浪潮的推动下,有人提出应顺应时代发展,将智能手机引入课堂,希望发挥智能手机的影响力,提升课堂互动及“抬头率”,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智能手机应用在教学中为我们提供便捷,同时又存在哪些潜在风险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智能手机教学具备的优势
   (一)功能强大且齐全
   智能手机的发展突飞猛进,除了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之外,还融入了实时搜索、在线翻译、课外学习、点名签到、教学评价、微课、慕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众多功能,各种掌上客户端学习软件层出不穷,目不暇接,让人真实感受到知识爆炸的冲击。一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照本宣科,缺乏互动、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使用智能手机教学,可融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如视频、音频等,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计,可调节学习氛围,并融入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元素,可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一度被认为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步
   智能手机小巧轻便,价格适中,可随时随地提供生活、学习、娱乐等功能,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逐渐变成生活必需品。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禹治水的思想,有人认为与其禁止使用智能手机,还不如放开进行疏导,使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部分高校默认学生可以将手机带入课堂,以及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分享知识与经验,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
   二、智能手机教学潜在的风险
   (一)智能手机不能取代教师
   照本宣科、缺乏互动不是传统教学的专利,即便使用了信息化教学,教师也是可以照本宣科,不与学生互动的。所以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保证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个人内功修炼方面下足功夫。大家也曾见过一些大师级人物,只用一些简单的教具,如笔和纸,就能将一门课讲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使人流连忘返。智能手机虽功能丰富,但比较适合自制力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辅助学习,课堂上还是应以教师为主要引导人,应加强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调动大家积极思考,而不是将注意力重新引回手机。试想如果有一天,上课时全部以使用智能手机及网络教学为主,学生完全可以不必来学校上课,在家中自学即可,届时教师是可以被取代的,但我们不应忘记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为学生指明正道,言传身教并重,所以学生会千里迢迢齐聚一堂,希望经过教师的指点,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有所精进,这就解释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教师职业都不会消失,我们大家都需要明师,反过来想,使用智能手机教学真的是必须的吗?
   (二)教学形式重于内容不可长久
   老子曾经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借助智能手机平台进行教学,是依托刺激人类的视觉、听觉感官来获取知识,但长此以往,也会令人厌倦,致使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同时,相比较书本,长时间使用手机反而对青少年的视力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统计,2018年中国近视人群接近6亿,青少年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毋庸置疑,与青少年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但当今互联网内容鱼龙混杂,时常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元素,且智能手机的移动网络基本又是完全开放的,很多网站都可以不受限访问,学生在上网查找资料的同时,很容易被这些诱惑所侵蚀,再加上自制力不强,容易掉进危险的陷阱而无法自拔,致使目前政府、学校不得不出台很多办法来限制智能手机的使用,如全国各大中小学都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以及近期在部分地市已经推出了禁止通过手机发布作业的规定,间接反映出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对互联网进入校园的谨慎态度。
   (三)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调整
   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一点点好处的同时,也把人们变成了它的奴隶,人们不断翻看手机,甚至走路吃饭时也不停止,其实这就是人们被智能手机奴役的体现,曾经出现因看手机引发的坠落、撞人撞车等事故,让人唏嘘不已,以及目前社会上的某些公司要求员工手机24小时不得关机,必须随传随到,这也让很多人患上了手机恐惧症,总是担心手机会响。互联网看似是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大家变得宁愿打字,也不愿意面对面交流,同时又喜欢在网上晒自己的生活,仿佛在证明自己有多么受关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人们攀比的心态,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变得不合群、孤僻,甚至引发更多潜在的社会矛盾。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智能手机教学“寓教于乐”背后的反思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293.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