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担。高职院校不单单是知识传授,更是育人平台。多元的专业社团的构建,对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肯定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的價值,分析目前专业社团面临的定位、专业性、管理机制以及资金支持等困境,通过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的资源、管理和资金优势,打造完整的共建格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222-02
一、引言
班级为教学单位的基础格局在不断退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兴趣、专业为划分框架的专业社团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文化建设的重点,专业社团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专业社团的建设,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高校生活环境,消除了“闭门不出”“沉迷网络”的具体问题,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更好地通过社团途径来形成学校与社会沟通的纽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围绕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的模式得到应用,如何发挥合作共建的优势与价值,是本次研究的焦点与关键[1]。
二、高职院校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现实困境
高职院校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的模式,虽然已经得到重视并尝试应用,但依旧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具体表现在社团定位、专业性、管理机制和资金稳定性等层面,现实困境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关键。
(一)专业社团定位与作用不明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建设,专业是根本。在现有的社团管理模式中,多处于一种相对松散的局面之下。根据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网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看,高职院校中超过五分之四以上的学生都参加过各类学生社团,且每个人参与的社团数量在两个及以上,社团也在这种模式下得到创新发展。虽然参与社团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数庞大,但所展现出的价值和专业上略有不足,专业社团的建设如果以目前高职院校社团为基础骨架,显然无法发挥其内在价值和作用,对学生成长不利[2]。
(二)专业社团的专业性不足
专业社团以“专业”为本,专业性要突出表现在社团的内涵和所展现出的价值层面。但目前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学校社团的运营和管理相对松散,在内容层面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的各类社团,多是以兴趣、爱好为社团主要种类,对一些创新创业、实践公益项目的相关社团建设重视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的建设,则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带来了较大的建设难度[3]。
(三)成员素质良莠不齐,管理机制松散
学校专业社团的建设,成员是构成社团组织和保证社团运营的关键指标要素,目的在于强化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团队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但随着专业社团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专业社团内的成员要求和管理机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从实际情况出发,目前各类社团当中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社团的准入门槛低,对成员并无明确要求,从而使专业社团建设在内部成员支撑下有所不足。从管理机制的角度看,并未针对专业社团制定可行性的策略与具体经验,管理模式相对松散,社团运营缺乏“章法”。
(四)活动资金不稳定,持续性偏差
社团运营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校社团,运营都是以自筹资金为主,学校支持力度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且部分社团为了缩减成本,社交软件成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从而造成学校社团运营的无效性进一步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活动资金的大力支持,专业社团才能够在“专业性”上面发挥作用,持续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避免解散、倒闭问题的出现[4]。
三、高职院校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的优势
高职院校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是充分整合学校、企业和社团的力量,用以达成建设专业社团的目标。显然,相比于单纯依靠高职院校的资源去建设专业社团,校企社合作模式的形成有其自身的鲜明优势,具体表现为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三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指的是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共同助力专业社团的建设。在学校方面,依托高职院校资源建设的专业社团,要获得学校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政策、场地等资源的支持,为专业社团的形成提供基础性的保障资源;在企业方面,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自身实践功能,拓展专业社团的建设平台,在实现校内建设之后,以企业实践等方式检验专业社团的开展效果;在社团方面,依托学校现有各类社团的建设经验和优势,为专业社团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框架支撑,在汲取和获得管理经验之后,更好地投身专业社团的建设。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建设,学校、企业以及社团的合作共建模式的形成,对专业社团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所能提供的资源优势无可替代[5]。
(二)管理优势
从调查当中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的建设,普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管理优势,本身就是要依托管理机制的价值持续发挥作用。在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的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管理模式,都可以成为专业社团管理模式构建和形成的参照依据。专业社团之所以要突出专业性,目的是为专业的学生提供服务,不断强化职业技能,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在该模式下,专业社团的建设在管理优势上占据主动地位。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校企社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