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参与度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可以说课堂提问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实施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增强师生在授课中的互动,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需要老师精心进行授课设计,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在实践授课的过程中,针对小学语文教授的系列问题,积极寻找合理、科学的课堂提问形式,让每一次课堂提问都达到应有的效果,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在新课改的积极推进下,小学语文授课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授课过程中许多老师都采用了互动的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很多一线的授课老师,也常常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课堂提问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老师注意改进。
1.形式化提问
课堂提问是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相信很多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采用的却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形式,有些提问看似比较热闹,能引起学生的讨论欲望,但却缺少实质性、引申性的内容,只是流于形式,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思考,提出的问题达不到引发学生思考共鸣、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悯农》这篇古诗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抛出一个有关“节约粮食”的问题,虽然学生回答起来非常容易,但是问题得不到深挖,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不能浪费”这一单一的层面上。又比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的时候,对于名句“最喜小儿无赖”的讲解过程中,如果直接问学生“什么是无赖”,小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差,回答很可能会陷入尴尬,提问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2.不以学生为主
课堂提问,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提问只能陷入尴尬的境地,当然也无法做到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学习思路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如果老师上来就问学生“为什么小蝌蚪要找妈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一方面回答这类问题很有可能不会以课本为主,只是就事论事,另一方面这类问题概括性比较强,小学生在没有理解课文含义的情况下,这样的提问也属于拔高。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问要以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为主。
3.提问对象单一
提问对象单一指的是,老師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有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而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被调动。比如在授课过程中,老师的提问虽然得到了响应,但每次响应老师都是固定的几个学生,虽然课堂氛围不错,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闭口不言,秉持看热闹的心态,看着老师和部分“优秀”同学互动。这样的提问方式真正受益的只能是积极参与的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因此受益,反而会拉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今后的授课变得更加困难,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日益明显。
二、影响课堂提问的因素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指老师。作为提问的灵魂人物,授课老师如果专业素养不足,人格魅力不够,那么可想而知,这名老师设计的提问则鲜少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也不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想要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效果,首先,作为老师要注重内修,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正身律己,以良好的姿态在小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收获学生尊重的前提下,课堂提问才会成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推手。其次,老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乐于采用多样的提问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问题,逐渐爱上语文。
2.专业因素
专业因素主要指老师在提问过程中选取的时间点、发问对象、答案评判等等方面。
首先就发问时间而言,提问时间的选择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对于小学生而言,上课初期,与课程中期、后期注意力集中程度是不同的,学习的兴奋程度也不同。初期,小学生思维平静,等待接纳新知识,思维较为集中,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回忆类的知识点对小学生加以提问,一是可以提醒他们上课时间到了,要集中注意力;二是可以巩固之前的知识点,并利用他们熟知的知识,激发学习自信,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期,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这个阶段老师可以提问一些分析性和发散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让小学生参与到授课中来。后期,小学生开始转入情绪低潮,有些小学生还会开小差,人在课堂上,心早已飞到了课堂外,那么这个阶段,可以提问一些课外的与课程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小学生想要飞出教室的心再收回来,重新让小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学习高潮。
其次,就发问对象而言,老师的发问对象要包含所有的学生,避免发问单一问题。在进行提问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激发一部分学习优秀、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要兼顾不敢发言、不愿发言的学生,让学生摆脱“看客”心态,真正走进语文课堂中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想要做到统筹兼顾,对老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是想要攻克这个难题却并不是毫无办法。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明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接收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也要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别化提问。在具体实施上需要老师对待不同学生采取难易有别的提问方式,对待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综合性更强、思维更广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适当降低难度,由浅入深,以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为主。在提问过程中,也要善于观察,对于一些不善于回答、羞于回答的学生,要适当进行鼓励,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回答老师的问题,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一大帮手。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