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新课改进程的加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以及团作协作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观能力性的提升,使学生可以积极求索知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的教学内容。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自观能动性。探讨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自主预习;小学数学;小学高年级学生
我国新课改指出,数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吸收知识并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数学时首先要进行提前预习,自行吸收相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预习时发挥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积极求索知识难点,对知识体系进行吸收与消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首先要进行预习,此后才会进入思考阶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进而保证课堂上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许多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未良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因此,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之前进行提前预习,对下堂课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印象。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带到课堂上求索与发问,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以免错过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可以自行验证预习的效果,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效果也有所提高。
(二)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课堂上知识理解与吸收效果不理想,在课后也未进行相应的知识巩固与应用,因此对于知识的疑惑之处逐渐增多,知识吸收与理解较为困难,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新的知识点,对存在的疑惑之处及时找教师解决,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学生新知识的吸收程度越高其课后巩固效果也越理想,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越顺畅,因此学习进程更加顺畅,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促进生本结合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加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同时要开展大量数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然而,许多教师在具体实践当中并未良好地贯彻这一理念,数学活动开展过于形式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产生质疑,激发出学生知识求索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共同协作探讨答案,自行寻找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小学教材的编制是循序渐进的,所有新知识点都是在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的,这与学生学习与吸收知识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学生在进行自主预习之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总结出知识疑惑之处,通过自行思考探寻答案,也可以在课堂当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或与同学进行讨论寻找正确答案,促进思考能力与自主求索能力的提高。
(四)自主预习能有力地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在新知识学习前进行自主预习,就是对新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因此,学生首先要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知识点,在思考与分析之后将新知识点转化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如,新课改后,五年级数学教师教授学生学习“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内容时,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了解了分数的概念,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了解分数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在自行思考后将不同种类的分数找寻出来,明确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教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时,学生都可以正确作答。然而让学生对分数进行分类时,学生却出现了两种分类方法,一类方法是将分子与分母大小关系不同的分数分成了三类,另一种是将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作为一类,而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作为另一类,因此这些学生认为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所有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全部找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分数与1的大小相同,无需单独进行分类,因此学生的分类观点得以统一。自主预习時学生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与分析,,思考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求索能力。
二、小学数学自主预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数学知识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生活的知识体系中。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小学数学是初中理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预习时遇到的难点进行记录,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出正确答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还能优化小学数学学习的成果。
(一)增强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
学习动力的存在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首先要正确了解预习的作用,只有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通过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动学生分享各自的预习方法与心得,学生还可以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表述,教师帮助学生一一解决,进而提升预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出预习的作用,提升学生对自主预习的重视程度。
(二)教会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明确预习内容,还要将正确的预习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的预习效果才会有所提升。由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较为复杂,题型类别繁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制定差异化的预习方法,教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学生还可以自行探寻适合的预习方法。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预习的策略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