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减负,高效,素质教育,不时更新流行词,但无论提倡哪种教育方式,都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转变,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三生五学”理念是推进课堂高效、走向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理念,“三生”即指生命、生活、生存,“五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独学、合学、展学、查学、评学的流程,此理念方法下要求教师发挥教学助推辅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
关键词:“三生五学”;阅读教学;渗透研究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三生五学”教育理念,挖掘文本内有关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反思,加强学生生本理念,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生命品质。以“五学”流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展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有序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力、合作力、组织力及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完善。
一、挖掘阅读生本素材,渗透“三生”理念内涵
“三生”理念包括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理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挖掘阅读文章中的生本素材,用好教材,使学生通过对阅读文章的学习,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叙述了父子身处艰难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刚刚失业。办完祖母的丧事后,他们到了南京。父亲要在那里寻找工作维持生计,而“我”度过几天后就要从那里回北京念书。在车站,当“我”看见父亲托茶房照应的时候,最初“我”心里总认为他很婆婆妈妈。可是,看着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替“我”买橘子,“我”的泪很快就流了下来。多年之后,与父亲书信往来,令“我”难忘的还是父亲当时的背影。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始终是背影,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攀上爬下时那艰难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动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而作者从对父亲的不理解到深刻领悟其中点点滴滴的深情,父子情深可见一斑。
在学习挖掘这篇文章的内涵时,教师利用阅读教材内生本教育资源向学生渗透三生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加尊重父母,发现、感悟亲情,强化感恩的观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有助于学生把握生存规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形成良好的个人价值观,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完善提升。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生五学”理念的“五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完善,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贯彻“五学”教育流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个人语文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探究能力。
例如,《桃花源记》是八年级的一篇文章,教师在教这篇文言文时,可以不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讲解,采用“五学”的模式,让学生先进行自主独学,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常用词语,根据以往所学的文言文知识看是否可以翻译出全文的大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这些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在遇见自己不认识的文言文词语和古今异义词时可以做出标记,在自主学习中理解文本记叙的顺序,详略描写,之后在合学和展学中进行补充。如此,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把握词句的主要意思,从而把握文章内容。在思考和讨论后,明确作者在文中所构建的桃花源般的“理想社会”,积累了文言内容,巩固和强化了对文言文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授课的教学模式,先给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探究环节,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阅读学习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掌握课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在之后课堂学习时快速理清学习思路,,紧跟教材的重难点,完善自身知识漏洞。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可以使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疑问时会激发自身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钻研,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设置层递阅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以问促思”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手段方法,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渗透“三生五学”理念时,常以问题导学进行,问题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所以对于生本课堂,如何设计问题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当给予问题高度重视,借助课堂提问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激活学生的阅读探究动机,充分调动起学生提问与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获取到更为深刻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详细讲解驳论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区分议论文中立论和驳论的区别,通过初步阅读课文,说说驳论与立论不同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逐层递进的论证层次,设计如下:第一,要求学生再次泛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思路,思考:“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观点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很快能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浅层理解了文章驳论的主旨。其次,标注出敌论的论据,即“中国人”在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态度:盲目骄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明确了驳论的“突破口”。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教师可以趁势展开设计提问:“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他所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辩证思维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点,在问题的指导下,逐步攻克阅读难关。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生五学”理念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