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万方网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10-13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摘 要:演讲作为一门语言表达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贯彻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了几点初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演讲能力;初中语文;策略
   所谓的演讲指的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方式,阐述具体问题或抒发情感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说演讲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语文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写”和“说”的能力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说话能力[1]。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将演讲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2]。
   将演讲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前文已经提及,演讲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形式多样的演讲活动,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并推动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通过演讲活动,学生可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此外,,人人参与的演讲活动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其次,将演讲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演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学生为了提高演讲能力会主动搜寻演讲所需的素材,并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可以看出演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演讲形式方面,教师可以大胆创新,积极采用自由演讲、命题演讲、即兴演讲、演讲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长久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策略
   将演讲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也大有裨益。下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策略。
   明确演讲和朗读的区别,注重学生“三心”的培养。与朗读相比,演讲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如果将演讲当朗诵会、背诵会,会极大地影响演讲的效果。有人認为演讲就是将演讲稿背熟,事实上这仅仅是演讲的第一步,在演讲过程中要根据情境随时进行调整,确保演讲得到最佳的效果。学生演讲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的基础是“三心”:自信心、自我表现心、超群心。其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即让学生敢于演讲。自信心作为一种优良品质,能够帮助人克服心理障碍和艰难险阻,坚守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为了让学生的演讲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不怕失败,敢于开口。其二,提升学生的自我表现心,即让学生主动演讲。教师为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并积极营造人人要说的局面,鼓励学生尽情地施展才华。其三,培养学生的超群心,即让学生会演讲。在敢说、要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超群意识,即比谁说得好,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把握演讲技巧,提升听众兴趣
   比如重视控场技巧,注重演讲的逻辑性,注重姿态和表情等。如果仅仅将演讲当作大声朗诵,不注重控场技巧,将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为了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可以将学校称为“我们的家”。在引用具体事例的时候,一定要从听众的角度思考这个事例是否可以打动观众的心。如果引用的积极事例是本班级或者其他班级的,可以直接抛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听众的认同感。此外,演讲中尽可能采用身边的人或者事,或者通过实物道具的方法,增强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演讲者来说,一定要意识到演讲的对象是人。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务必重视演讲的条理性,使用“首先”“其次”等词语,确保观众能够听得明白。演讲词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避免滥用文言词句。为了让演讲更具语言魅力,可以适当使用大家熟悉的诗词语句。学生演讲的观众是青少年,因此演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既要激情生动,又能以事动人。演讲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艺术,还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和表情。比如,声音要洪亮生动,在演讲高潮之间要注意停顿等等。
   四、结语
   演讲是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演讲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学习还是将来工作,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将演讲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明确演讲和朗读的区别,注重“三心”的培养,提高对演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演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勇气和信心,注重控场技巧、注重演讲的逻辑性、注重姿态和表情,是提升初中学生演讲能力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庞文昌.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的开展方式[J].广西教育, 2017(41).
   [2]高雪莲.基于现状的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研究[J].新课程,2019(10).
   注:本文是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2019年度):《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演讲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QWK2019-079。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430.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