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劳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价值意蕴、实施路径和发展前景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创新
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很多地区没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科目,使其在初中学校的地位不高,开设不到位或课时不足,致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课程设计的初心。
劳动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务院提出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半课时用于劳动教育。但受劳动教育自身特点的限制,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全,导致劳动教育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价值难以很好地体现。
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以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形成技术素养、树立劳动价值观为基本目标,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为最终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价值意蕴
劳动教育指学生通过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道德修养。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实现的生成性教育,实现劳动教育的多元教育意义,拓展劳动教育价值。勞动教育赋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丰富的内涵,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又给劳动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注重课程取向,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致,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的,可以是手工制作或科学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学生职业规划等。教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课程整体规划。教师可以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观,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效应。
2.注重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养成
劳动教育课程主要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课程设计是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都必须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校注重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系列性的课程资源,开展相关领域的活动。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和信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小课题研究,在“实验、考察、探究”等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养成。
3.注重课程融合,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新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已不是单一的个别化活动,而是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相结合,融合各学科课程资源,设计、组织劳动教育课程,使劳动教育由单一走向多元,打造综合实践活动的全新领域。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开拓劳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促进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链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小美食团”劳动教育课程。
二、劳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构建劳动教育模式,转化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将劳动教育贯穿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1.加强思想熏陶,夯实学生劳动意识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的现状是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因此,弘扬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和劳动素养,有利于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如: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包干区”,明确责任范围、强化责任意识。从一开始的思想教育,到手把手示范,再到经验的分享。如今,学生能自己管理班级事务,尊重他人劳动,尊重班规,主动帮助他人,形成了“人人爱劳动、人人尊重劳动”的新风尚。
2.营造劳动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劳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在“导”不在“教”,在于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氛围,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勤于思考、勤于劳动、勤于助人。
如:在七年级的小笼包制作课上,先由上过央视的嵊州小笼包小能人张柳悦同学现场制作小笼包,使学生在惊喜、好奇、赞叹之余,主动投入到小笼包制作活动中。在八年级的戚风蛋糕制作课上,让学生事先品尝刚出炉的蛋糕,在浓郁的蛋糕香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才会自觉投入到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
3.开发实训资源,创建学生实践平台
劳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操作性学习,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亲历实践,才能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由于很多学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常以“理论”教学来代替“实训”。达不到课程设计的目标,也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更难于实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可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实训平台、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厚植劳动教育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