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调动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运用数学知识服务实际生活的意识。教师应该深度挖掘课程中串联知识的线索,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并辅助以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明确数学探究的意义,力争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凸显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人文素养
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数学学习过程中人文情怀的培养逐渐引起关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调动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运用数学知识服务实际生活的意识?教师应该深度挖掘课程中串联知识的线索,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并辅助以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明确数学探究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切身参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实现以情感促发展的教学目标。下文,笔者主要针对以上这些要点结合自身经验做详细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较重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度。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从而难以调动持久性学习数学的兴趣。语文学科强调情感的升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以此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侧重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通过实践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通过感知数学探索过程的规律之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使他们形成持久的数学探索内驱力。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态度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就能够实现将实际生活场景构建到题目中,进而使用具象化的手段解决抽象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理解题目过程,在实际解题过程中通过生活化元素的增加降低题目理解难度,实现学生数学解题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上凸显人文素养的途径
前文提到小学数学课堂上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深入探究产生持久的良性循环。因此,本文将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为教师课堂创新思路,将课程学习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质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增强备课过程的有效度,通过贴合生活,连接知识的课堂情景设置,充分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与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此外,本文还将从课本中罗列的数学史出发,将其与实际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家探索规律的严谨性,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和持之以恒的数学探索态度。
1.情景式教学联动生活与教学途径
情景式教学是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缺乏想象能力而引入的具象化教学方式。传统情景设计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利用情景的设置带动学生情感的提升这一环节,因此难以充分发挥情景使用的最大化优势。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情景设计过程中结合一定的人文情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高度的奉献社会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在情景学习中不仅收获到知识,还能实现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成就感,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如说教师可以结合向灾区运送物资这个情景,让学生负责对救援物资分类统计、按照人数合理分配物资、充分利用布料搭建面积最大的帐篷,这些任务性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内驱力的同时能够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塑造。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统计学知识、面积计算公式、四则运算能力,结合优化方案设计的思想,增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综合条件考虑的能力。
除了这种综合性的场景设计,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引入过程中增强学生联系生活的意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公顷和平方米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例我國的国土面积、全省的面积。然后进一步通过面积的学习延伸至对祖国的感性认识方面。这样的举例过程能够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观念的意识,从小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实现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学,提高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2.社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现实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最好课堂。一般课堂情景模拟过程中难以体现出真实的社会环境,学生没有对社会的真实接触,就难以亲身体验到利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课程特性,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比如教师在教授比例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在户外实践中寻找生活中运用比例的场景,,让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比例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比如服装设计、地图比例尺、雕塑雕刻过程都有比例的运用。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实际运用途径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更深的认同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统计这一单元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一周内苹果的价格进行统计,并绘制价格走势图。这样的过程能够形成学生关心生活的责任意识,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生活观察能力的提升,体现数学课堂上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发现校园中的数学美”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探索学校建设中运用的数学美感。比如对称性、黄金分割比例、等比例分布的实际设施,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建筑中运用的数学元素的认识,以增强情感的方式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形成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美感,细致观察生活的积极生活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热爱生活的精神,同时促进学生审美感的培育。
3.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分享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核心素养角度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