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正确朗读
一、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朋友圈里,读到过这样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
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现在,就朗读教学来说,我们低段学生就是诗中的那只蜗牛。
(一)朗读时间没有保障
在一堂语文课中往往有多个教学目标。例如在低段的语文课上,平均每课要学习十个左右的生字,要写六个左右的生字,要读课文,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要进行词句的学习积累和运用。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大多数老师选择把朗读的时间进行压缩。当学生刚刚接触到一篇全新的课文,还没有从头到尾完整读一遍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拍拍手,示意学生停下来。或者当学生刚刚把课文读得有点儿正确的时候,有些地方还需要再读读才能更通顺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急于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了。朗读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就是一纸空话。在我们农村小学,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朗读训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雁掠过。很多老师把朗读寄希望于家庭作业,可是在我们农村小学,家长普遍素质不高,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据调查,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反正老师第二天又不会检查。农村小学低段年级孩子的朗读更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肯花时间。
(二)朗读训练没有铺开
俗話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在课堂里,很多老师往往只盯住几个好的学生。朗读也是,读来读去,就是那几个,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听众。老师为什么只愿意叫好学生而不愿意叫学困生来读呢?究其原因,我想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了,难度也越来越大了。请一位学困生读课文,可能他读完一篇课文要花很多的时间,我们的老师是等不起的。低段的孩子,刚刚学会了不多的生字,现在要让他们来读一个句子、一段话,甚至一篇课文,难度当然很大,可是我们老师往往没有正确地预估大部分孩子的起步点,眼里只关注几个较好的学生,只愿意让好学生来读课文,朗读的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班级整体的朗读水平很差。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得不到我们老师的朗读指导,,他们朗读的水平就越来越差。我们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朗读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假如不给这些学生站起来朗读的机会,那他们就越来越不会读,越来越不敢读,后果是很严重的。
(三)朗读指导没有到位
让学生自由朗读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做法。一篇课文刚刚开始学习,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但是读完后对学生的朗读反馈就相对较弱,有些老师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理解,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毫无所知,这是非常糟糕的。还有些老师虽然能让学生再个别读一读,但对学生读后的评价却十分简单。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请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完后,老师常说“很好”“声音很响亮”,看似对学生的朗读作出了评价,但这些评价是低效的。这可能和老师的个人素养有关,也可能和他的朗读意识有关。所以在我们的朗读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不到位现象严重。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就会严重影响他的整体语文学习,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及时、认真、细致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反馈,努力做到当堂练、当堂教、当堂评,评价要细、全、到位。
二、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朗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策略,切实提高低段学生的朗读水平。笔者认为可以在一个“慢”字上下功夫。
(一)慢读——保证朗读时间
在朗读教学中,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就要避免“重问轻读,重讲轻读”。坚持这样做,就会帮助学生从单纯理解课文的内容转入体会、了解语言文字。以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为例,课文有一段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这篇课文的一大教学目标是感知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人物刻画的方法,而上述对凤辣子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恰恰就形象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鲜明特点,所以在教学时,只要让学生认真地读,充分地读,就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了。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教学该课时就做得非常好,她是这样展开教学的:首先是自己范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接着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学生普遍还是读不好,于是她就带领着孩子一句一句地读,结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读了。尽管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花在了朗读上,但后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却是十分到位。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低段年级朗读的现状和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