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知网论文检测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知网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在线投稿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21年8-9月版面征稿中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19年征稿启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以数学日记写作引领“教”和“学”

2020-11-01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摘 要: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深度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課前课后也应展开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深度学习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就如何通过数学日记“做”好课前、课中、课后,指引“教”和“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日记;数学教学;深度学习
   数学日记是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把在学习前后中的发现探索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组织有效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课前“做”好预习日记,培养自学能力
   在预习日记中学生要写出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不懂还有疑问,写出预习中的看法想法,用什么方法预习的,与哪些旧知有联系,比如对概念的预习圈画了哪些关键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概念的,对计算的预习什么地方容易出错要注意什么等等。学生要做到真正的自学而不是走马观花,不让预习流于形式。
   例如,在预习“反比例的意义”后,学生写出了预习日记。
  4月18日     星期四         杨璐雨
  我认识的反比例
   今天我预习了“反比例的意义”,我觉得反比例的学习和正比例差不多。我先观察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发现单价越大数量越少,单价越少数量越多。刚开始我还是求比值,可是比值不是一定的,我很纳闷,那单价和数量变化能有什么规律呢?我记得老师说过:“判断正比例是看比值一定,其实也就是看数量关系。”我又仔细地看了看题目,发现条件中说用60元买笔记本,也就是总价不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不变,这和正比例是相反的,这就是反比例。在反比例定义里积一定是判断反比例最重要的条件,不知道我找得对不对。我还学会了用字母表示反比例,x×y=k(一定),我想反比例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吧,我要去找找。
   日记中写出了预习中的思考过程和收获,能联系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并且通过比较理解了正反比例的区别,在预习日记中孩子自学能力、对数学信息的分析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根据预习日记,课中“做”好“教”,培养学习能力
   通过预习日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点采用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形式,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切实有效。
   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通过预习日记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用学习正比例的方法通过自学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初步完成了“反比例意义”教学目标。但有一部分学生却表示会判断但不会表达成反比例的原因。根据学生的情况本节课设计了一张这样的学习单:
   1.在小组中交流例3中的三个问题,重点交流有疑问的问题。
   2.自学反比例概念,圈出关键词,全班交流。
   3.自学试一试,组内交流,重点交流有疑问的问题。
   4.组内互助完整表述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什么比例,为什么(重点交流)。
   5.你是怎样归纳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和字母式的。
   学生在预习日记中表达的困惑在学习单中都有所体现,并且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互学帮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能力。设计了质疑问难的环节,使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做”中“教”在这节课中体现在从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切实有效的教学,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做”中“学”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互学、互帮互助,学习方法的转变。
   三、课后“做”好日记,延伸学习能力
   一节课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并没有结束。课后可以写课后日记,课后日记使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如:总结日记,总结日记回顾课堂学习过程,整理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构建完整知识框架结构。
   反思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不足,怎样改进,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还有哪些不理解,反思思维哪里不足,哪里是优点,取长补短,完善学习能力。反思日记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孩子的得与失、对与错,为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了依据,也引导孩子更加深入地展开学习。
   操作活动日记:写课堂中的操作数学活动,也可以是课后的操作活动。操作、数学活动日记,记录操作实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在操作中活动中的思考过程、参与过程、切身体会、成功与失败,寻找成功失败的原因,为以后的操作、数学活动的成功积累经验,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日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就是说要以生活为中心,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日记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日记种类繁多,但每一种日记都对孩子的“学”和教师的“教”有着特殊作用。数学日记带着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在“做”数学日记中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数学日记写作引领“教”和“学”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562.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1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10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9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8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7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2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13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12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新课程杂志2021年5月版面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期数说明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征稿范围
  • 中北大学多举措推进大学生思想政
  • 新课程编辑部社长寄语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旬刊 教育类
  • 以诚为本,为教师铺就评职通途(
  • 《新课程》杂志征集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文章

  • “导学案六环节自主学习”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
  •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浅谈“1+X”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高效学习,贵在实践
  • 例谈部编版语文教材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编排的
  • 二孩背景下的小学生不良心理及应对策略
  • 默默耕耘 静待花开
  • 浅谈小学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 浅谈农村小学家访对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
  • 借助家校共育 构建德育网络
  •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
  • 基于“学生自治”提升小学生品行的实践研究
  •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统一协调学校德育实施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教材的应用分析
  •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15期目录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天工杂志 | 《新课程》杂志社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启迪杂志 | 现代英语 | 考试与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1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稿件查询
  • 在线投稿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