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生命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国教育各大领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日常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就积极心理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实践及思考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积极心理学;实践
实事求是地讲,生命教育这一全新教育理念在近年来已经悄然兴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教育中的人文性和积极性越来越认可和关注。据笔者调研,现阶段生命教育已经逐步被小学领域所接纳和推广,但应用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当年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时曾经产生过这样一句流行语:“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而现如今小学生命教育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诸如美学教育、安全教育、提高体质教育等等,几乎小学所有的教育理念都可以归结为生命教育,导致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定盲从心理,不会对生命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无法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的教学视野下享受具有高质量的生命教育[1]。鉴于此,教师必须充分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整体概念,以及如何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为小学生提供具有人文价值和道德培养的生命教育。
一、解读积极心理学概念
客观而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一般是指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类的美德思想、品质以及力量等诸多积极方面进行全面研究的一个心理学范畴。积极心理学的主体研究对象毫无疑问就是普通人的日常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积极心理学要求研究人员必须要用一种更为平和的、欣赏的、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人的能力、动机和实力。积极心理学往往更关注人性中各种积极的、向上的层面[2]。这门学问大力提倡人们面对个体或者整个社会所客观存在的问题应做出相对积极的解释,通过这种行为让个体或者社会能够获得更为积极向上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视野下进行小学生命教育意义重大
(一)社会需要积极先进的生命教育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和谐文明、开放共享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生命意识凸显,呼唤生命教育的时代。但据笔者调研,现阶段的小学生对生命安全较为漠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小学校园安全伤害数字的迅速增加。生命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可以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毫无疑问,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之一。在现阶段对小学生积极心理视野下进行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课程需要优质的生命教育
新课改不断深入,,各中小学校都在致力于“和诚”“和谐”教育革新和升级工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我校着重挖掘“和”的内涵,在日常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诚”教育完美融合,以“和”促“谐”,在依托“和诚”教育的大前提下,全面创建出以“和谐心理教育”为核心的一套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积极心理下的生命教育占据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和创新,让我校现阶段的生命教育更加完善和先进,小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得到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生命教育教学指导,逐渐变得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三)“分离式”家教需要生命教育
客观而言,和其他小学校相比,我校的生源组成比较特殊,据笔者统计,全校学生中有60%-70%的学生来源于附近一所大型国企,该厂区离家百公里开外,这些小学生的家长经常连续两三天甚至一周左右才能回家一次,导致学生由家中老人或者托管机构代管,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们无法做到及时沟通,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缺乏自信心和情感交流,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孤独和情感交流的缺失,经常让这些小学生缺乏自信心,漠视生命。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全面开展积极心理下的生命教育尤为重要且具有实际意义。
三、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命教育中的实践案例
客观而言,在现阶段的小学生命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无疑承载着许多优质的、美好的、向上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接触更多的积极事物和积极思想。积极心理学理念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日常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教师不断唤醒自身存在的正念和觉察,结合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拒绝“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理念,以唤醒、感召和引导的教学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思想教育[3]。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不断摸索,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力争将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各项成果科学化、合理化地运用到小学生命教育工作之中,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创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举个实际例子,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且社会阅历和生活经历不足,对人生目标和“三观”的理解不够深刻。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生命教育课堂环节中创设这样一个教学主题——“我是社会小公民”,并以此展开主体班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和道德素质低下的行为做成教学视频课件。例如,社会上存在一些不法分子拐卖儿童的事件,使儿童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有些家长对于儿童管教不严,导致学生在小学期间就染上了吸煙等不良嗜好,由于接触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一些小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对于我国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美好品德不屑一顾,影响了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教师给学生播放这些多媒体视频之后,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小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理解社会公德的真实含义?生活中遇到这些不遵守社会公德以及违法现象,你会怎样做?”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就问题进行讨论和沟通,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发言,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这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强烈指责,并且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告诫和劝阻,让学生从小就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虽然是一个小公民,但也是整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实践及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