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肩负着传承文化、传授知识的重要职责,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积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趣味教学法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年龄特征相符,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乐学、善学、好学的境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教学法;应用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年龄小、玩心重、好奇心强等特点,排斥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对灵活多变、新颖丰富的趣味教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恰当运用这一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切实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活跃课堂氛围。对于趣味教学法而言,其具有多样性、生动性、新颖性等特点,能转变传统语文教学呆板、枯燥、生硬的现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课堂参与性。如讲解《纸船和风筝》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纸船和风筝,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然后引導学生思考问题:小熊和松鼠是如何利用风筝和纸船传递信息的呢?通过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有利于创设活跃、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1]。第二,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探究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语文又是以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缺乏新鲜感与吸引力,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照本宣科,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能使语文的学习变为充分享受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以《有趣的汉字》为例,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如猜字谜、趣答歇后语等,例如:谜题“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要求学生猜一字,在学生思考谜题的过程中给予提示,使学生得到正确答案“雨”;然后引入教学内容,对汉字的发展历程、历史和结构等知识加以讲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精妙。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强调趣味性,而小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故事内容,以此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如讲解“ɑ o e”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如: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当太阳公公露出笑脸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到树上“ɑ ɑ ɑ”地歌唱起来,大公鸡慢悠悠地“o o o”地唱歌,湖中美丽的天鹅则“e e e”地翩翩起舞,森林中的其他小动物听到美妙的歌声,都急忙赶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通过故事与拼音的融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听故事中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更加深刻地记忆拼音。
第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教学属于重难点知识,若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准确掌握古诗词的内容,降低学习效果。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教案,将表演与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古诗词中的内容及情景,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预习古诗内容,然后选出几位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学生,讲解古诗内容并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展示古诗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古诗内容,充分发挥出趣味教学法的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第三,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生词、把握写作手法,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通过有趣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3]。以《蜘蛛开店》为例,要想让学生有感情且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讲述和续编课文中的故事,教师可以实施如下的课堂导入:上节课已经学习了课文《大象的耳朵》,知道大象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耳朵,现在通过观看屏幕上的小动物图片,对这些动物最突出的特点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颈鹿、蜘蛛、蝴蝶、河马等动物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纷纷回答,如: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蜘蛛有很多脚等;这时教师可以导入本课要讲的内容,即: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蜘蛛开店》,与老师一同看看蜘蛛是怎样开店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阅读的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又能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第四,课外活动中的应用。要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中定期组织课外拓展活动,将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荷花》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和教室、走进生活,观察荷叶与荷花的样子、品尝藕和莲蓬等,使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另外,教师也可以以教学进度为依据组织课外竞赛,比比谁写得快、记得多,从而营造竞争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增强教学趣味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一)导入激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在上课之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课堂的导入。小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心性未定,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自控力不强,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有趣且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4]。以《日月潭》为例,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进行激趣,即:你们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景区?最喜欢景区的哪些地方呢?利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然后导入课程内容:你们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现在我们通过课文走进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你知道它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纷纷回答“日月潭”,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集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初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