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今的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采取措施应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 键 词] 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失语症;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28-02
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如今,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英语教师都在不断努力,力求把文化教学更多地融入语言教学中去,而相应地,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目的语的文化输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学习。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使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顺畅,但母语文化的缺失却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文化,甚至身边的事物,从而使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一旦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便不知如何表达,陷入“失语”状态。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失语症(aphasia)一词本是医学用语,指“患者由于神经中枢损伤而丧失口语及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如今,失语症经常被用来指代人们在语言和理论中的缺失现象。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虽然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当其要向外国人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信息时却不知如何表达,这种现象便是“中国文化失语症”。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了解学习语言所处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要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只重视西方文化的吸收,忽视我们母语文化的学习,这样只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无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也就无法在对外交流中更好地去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学生既可以更好地掌握这门外语,又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中,都加入了大量的英语国家文化相关内容。无论是课内外阅读文章,还是视听说材料,取材往往来自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但是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他们所掌握的与中国文化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却相对越来越少。比如提到西方重要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英文表达及相关信息,他们便可以侃侃而谈,而问到自己本国的一些节日却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正确地用英语去表达。另外,,有些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也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之一。如果对自己本国文化的了解不足,在对外交流中,自然也无法准确地用英语去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中国文化方面的学习兴趣不浓,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应对策略
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我认为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我们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待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相较传统的交际观,以单方面迎合目的语的文化交流为主,如今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都需要更多本国文化的输出。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对母语文化的输入不够,也导致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对本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普遍认为要学好英语,只需多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即可。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理解,还要交流,要相互影响,这样才是正确的平等的文化交流。同时,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要重视我们本国文化的输出。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强调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并重,缺一不可,不能顾此失彼。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多增加中外文化对比内容,让学生吸收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我们本国文化的理解,而这也会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
(二)加大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比重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多都包含有读写教程以及视听说教程等,涵盖了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英语学习需求。但无论读写还是听说教材,内容却多以英语国家文化及外国文学为主,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没有。精读泛读文章几乎全部取材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社会等;视听说教程中,视频内容丰富多彩,但无一不是展现外国的文化,有对伦敦街头往来的英国人的采访,有对西方国家婚礼习俗、文明礼仪、校园文化等介绍的视频短片,但唯独缺少了我们的本国文化介绍。于是,课内外,我们的教师及学生都在努力地学习探讨如何理解这些外国文化,却离自己的本国文化越来越远。
因此,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必须要加大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比重。比如,有的阅读文章介绍美国的文化标志,让学生受益匪浅,知道自由女神像的由来和相关历史,那我们自己的文化标签呢?有时课上让学生尝试用英文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些学生连这四大发明包括哪些都说不全,更别提用英文介绍了。所以我们可以在英文阅读教材中加入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视听说教材中也添加一些对中国文化介绍的音频或短片,让学生也学会“黄河”“长江”“孔子”“孟子”等如何用英语表达,掌握了这些中国文化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从“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反思大学英语教学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