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童话为幼儿打开了一个充满幻想和魔力的世界,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分析传统童话中女性的形象及性格,发现传统童话一定程度带有父权社会的烙印,容易导致女童养成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逆来顺受、依附男性的性格品质。针对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传统童话来为幼儿讲述的问题,就引导幼儿多角度看待童话、结合实际改编童话、凸显童话里不同形象的性格特色、戏剧体验四种方式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传统童话;讲述方式;女童;性格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52-03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童话故事,都曾被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所吸引,对幼儿来说,童话世界是超时空也是真实的存在,借助童话的翅膀,幼儿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各种界限自由驰骋,达成心愿。童话具有发展幼儿想象力、塑造品质、心理补偿和宣泄、培养美感、愉悦童心等作用,以幼儿易于理解的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女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女童对童话的模式及幸福结局有着深深的向往和依恋。传统童话为童话发展至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传统童话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上了父权社会的烙印,最大限度利用好童话,给幼儿讲好童话,才能真正发挥童话的积极影响。
一、传统童话的概述
传统童话是对人类基本愿望的诉求和满足,基于现实的因素,又融合幻想的元素。传统童话中的故事人物及主题类型为真实人生提供了注脚,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宫廷里的王子公主代表了人们所憧憬的美好生活;裁缝、士兵、鞋匠等代表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有魔力的巫婆、仙女代表了不可能的事情及转机。童话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样态实质是人们以艺术化的加工形式,把对自身存在方式的理解投射于现实生活中的结果。传统童话反映的是父权盛行的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因此,父权社会的烙印也在童话中有所表现。
二、传统童话对女童性格品质的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性格品质的初步养成于幼儿时期,是奠定幼儿人格底色的基础,影响幼儿对待客观事物和现实的态度,并通过幼儿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学前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独立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制力逐渐增强。这个阶段的幼儿渴望去探索更大的环境,童话为幼儿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分析传统童话可知其对女童性格品质影响有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童话里的冒险、魔幻等元素使女童的活动性和探求心得到满足,会使幼儿鲜明地意识到他人或自己的力量。童话是无数事件和境遇的展开,以人物故事的手法,向幼儿展示善良与邪恶、勇敢与懦弱。幼儿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真实感受童话中一切可怖的、可喜的、可悲的、可以奋发的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熟悉感和认同感,认识到真、善、美的力量,慢慢培养和塑造她们的性格品质。
1.启迪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是将想象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主人公形象和场景进行加工和改造,想象与现实的巧妙结合构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魔法、仙女、会说话的动植物等都对女童具有强烈吸引力,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女童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荒诞、幻想是传统童话的基本特征,这使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实现的愿望在童话的世界里有了解决和实现的可能,童话浸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女童去面对生活里更多的挑战。童话中荒诞的情节、法宝及魔幻色彩刺激了幼儿的想象力,会使她们在想象和创造的世界驰骋起来,也带来直接的满足感和趣味感。
2.丰富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童话对大多数幼儿具有直接吸引力,童话中的魔法、善良勇敢的人物形象、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为女童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带来愉快的体验。即便是童话中的主角遭遇了困境,过程充满惊险刺激,但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有超人的力量力挽狂澜、扭转局势。童话不会受到逻辑过多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够从想象的危险旋涡中走出来,同时得到心理安慰,也许这就是多数童话故事拥有美好结局的原因。在曲折动人的童话故事中,女童细腻的情感也在不断被丰富和深化。传统童话故事里,心怀歹念的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而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美好的结局,这有利于强化女童的积极情绪,培养开朗的性格特征,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相信心怀善意去做事,会有好结果。
3.适应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幼儿从童话中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知晓季节的更替和风云的变换;也从童话中初步认识和掌握社会生活中一般的人际关系,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象征和隐喻是童话传达哲理和经验的惯用方式,以这种方式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事故呈现给幼儿,如欺骗、侵犯等,透过虚构而产生的距离,可以让幼儿更安全地感受和思考日常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议题,适应幼儿心理发展需求。女童拥有探寻异性特征及性格的好奇心,童话给予了她们一个受保护的空间。
(二)消极影响
1.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
传统童话过于强调美貌的作用,童话中长得好看的女主人公大多善良聪明,而“丑女”则成为懒惰、邪恶的代名词,这不利于女童形成正确的美丑观。很多童话中的女主人公都是美丽的化身,如魔镜说“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当灰姑娘身着盛装,她的美丽“使所有人惊叹不已”;豌豆公主因为有娇嫩的皮肤而被认定为真正的公主——能够感受二十张床垫加上二十床鸭绒下面的豌豆。葛劳尔霍兹和同事曾对168个格林童话故事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童话都有对人物形象外貌的描写,会把相貌丑陋的姑娘写成恶毒凶残的坏人。这些童话在教幼儿明辨是非善恶的同时,也似乎向他们传递了这样一个讯息:长相英俊美丽的都是好人,,而相貌丑陋的一般是坏人。因为美貌,无论过程如何,童话最终结果都是“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无疑对处于爱幻想年龄阶段的女童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这可能会导致女童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貌,认为美貌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途径和筹码,从而忽视了内在性格品质的提升。美貌甚至会成为幼儿的重要择友条件,仅凭美丑这单一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生硬地给他人贴上标签,不利于幼儿用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个人。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传统童话的讲述方式对女童性格品质的影响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