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成为江苏牧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助推学校超越农业产业行业弱势,一跃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其国际化视野下的独特文化尤其是牧院精神的标杆意义已引起职教界广泛关注。
[关 键 词] 牧院精神;办学理念;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195-03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在文化”(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在文化》,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12月9日)。作为文化建设重要担当者之一的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状态有四种境界,那就是:未到校园,期待一见;来到校园,过目不忘;深入其中,流连忘返;离开校园,魂牵梦萦。其实说的就是四个层面:环境、制度、理念(精神)、行为。由此奠定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初创于偏僻乡下,位居江苏中部知名度不高的泰州,又处于弱势行列的农业学校,经过61年坚韧不拔的奋斗,崛起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職学校建设单位,吸引着20多个国家及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子前来求学。蓬勃生机的背后,是61年积淀而成的国际化视野下的独特文化尤其是牧院精神的支撑。其标杆意义已引起职教界广泛关注。探寻牧院精神的内涵,追踪其培植过程,探寻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置于国际化视野下拓展其发展空间,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牧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的发展,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倾情培植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一)环境文化建设
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在谈到校园环境时表示,校园也是教育,“建设校园,不仅是造房子,还要让它更美,让它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能够静心漫步、倾吐心声,消解躁气、潜心研读的文化空间。”
江苏牧院建成了风格鲜明的“一主两翼”校园和基地。教学主校区红墙绿树,碧水蓝天。为满足实训需要,建有两个1500亩的基地,一个是现代畜牧科技园,青砖黛瓦,水墨纵横;一个是中药科技园,“神水红檩,明风黛韵”。“一主两翼”的教学区和基地风格鲜明,校园环境非常优美。
建设“一主两翼”校园和基地之初,学院提出了彰显特色、体现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凤凰路校区以“三馆一湖”为核心,公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二级院系办公及专业教学区定位清晰。学院四周,以一汪水系环绕,没有围墙,体现开放办学的理念。“三馆一湖”是核心区,图书馆为所在城市泰州最高和最好的图书馆,体现文化育人。体育馆设计匠心独运,用银杏叶片作为顶部,体现泰州地方特色,吸引了江苏省和全国高职院校许多重大会议、重大赛事在这里举行。标本馆造型独特,蝴蝶形状,体现畜牧文化特征,主色调为蓝色,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理念。金鸡湖造型为中国地图,雄鸡状,体现畜牧文化,寓意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当蝴蝶飞过金鸡湖,经由图书馆的文化熏陶,化作一只腾飞的凤凰,这就是图书馆前面的凤凰雕塑。学校选择凤凰作为主雕塑,既有与地方文化呼应的内涵,又寄托着腾飞的美好愿望。凤凰路校区的南校门、图书馆的台阶,非常简洁,,却很有讲究。南校门高度为19.58米,寓意学校1958年建校;大门宽度为20.03米,寓意学校2003年建设凤凰路校区;图书馆的台阶为45级,源于从1958到2003建设新校区经历了45年的奋斗历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风景如画,16000人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没有好的制度规范,就不能乘风破浪。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校长不能仅靠命令,要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凝聚大家的共识,通过章程和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这是学校领导的基本方式。”(北大119周年校庆时林建华寄语)
怎样使制度建设更趋规范?怎样才能发挥它的管理作用?制度建立的宗旨是什么?制度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规章制度是否得到真正执行和严格追究?师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可度有多少?牧院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经过不断的升格和水平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建立起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为助推学校发展、培养三农急需人才、精准服务地方经济、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三)精神文化打造
来到学校参观考察,会留下深刻印象:牧院人十分团结,很能吃苦,用一句形象的话说,那就是牧院的领导和老师,像鸡一样起得早,像牛一样肯吃苦,像马一样奔得快,像犬一样忠诚,像羊一样温柔。牧院61年的发展史,正是有一批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才将学校建设得如此美好。牧院的“牧”字,左边是牛,右边是文。有了牛一样的忍耐和坚韧、苦干和实干,才能积累起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实干和苦干边上,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支撑,才得以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内涵,才能一步一步将农业职业教育打造成为有魅力的高等教育。牧院精神十六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它的产生、发展、形成、升华,于学院61年披荆斩棘的办学中,凝结了三代牧院人的辛劳与智慧,下文将进行专门阐述。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培植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