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或学派,其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以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为目标。以分析中职生的家庭教育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对家庭教育的相关思考,旨在为中职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增添一分力量。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76-02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或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2002年,斯奈德和佩洛斯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正式出版,之后积极心理学正式出现[1]。随后积极心理学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以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为目标。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情绪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其中,第三个层面积极组织系统既包括社会大系统,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1]。因此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角度出发,用积极的角度思考,对人们众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升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人们的积极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组织系统,充分挖掘人类潜能,让人学会体验主观幸福感、愉悦感、爱等,思考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
二、中职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近年来职业教育免学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等,致使生源数量增加,但是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导致综合质量的有效提升,中职生群体存在逃课、旷课、厌学、打架等问题,且近年来,中职学生发生抑郁倾向、抑郁症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并且,社会对中职生群体的评价也有待提高。
通过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有个性、有想法、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但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培养。曾有学者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占7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通过数据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比例和重要性,学生的幸福成长、积极的情绪体验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中职生的家长还是存在着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只要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一切的责任都应该交给学校和老师等观点。殊不知,这样的观点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隐患,更摧毁了多少中职生的人生与梦想,家庭才真正是一个人心灵呵护的港湾。因此,中职生的家庭教育还是存在着普遍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尤为明显,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整理归纳如下。
(一)家庭客观环境的影响
通过近些年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担任班主任以后,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家访,不难发现,中职学生的很多家庭环境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留守家庭、有家暴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些家长自顾不暇,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到学生的教育上,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班级中有一女生A,父母的离异对A的影响还是很大的。A活泼开朗、擅长交际,但是却因男女交往不当被记过处分,且经常找各种理由迟到、请假,“问题”不断。与之交谈,A说其妈妈支持她谈恋爱,甚至觉得多交几个男朋友没关系。与之母亲交谈,发现其对孩子的管教力不从心,自己离异较早,对女儿恋爱观的形成没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平常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没有共同语言,给予的更多的是满足女儿物质的需求,过度相信自己的孩子,帮孩子撒谎请假等。通过案例可知,在关系失调的家庭环境中,很难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父母不当的价值观,,会导致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形成一些不良性格特征、人格特征等。
(二)家长主观态度的影响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上了职中,就意味着人生没有希望了,便对孩子自暴自弃,放任不管;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考上职中就是学个技术,读书无用;有的家长重男轻女,对女儿的不认可导致学生性格古怪、交际能力缺乏等,他们通过自我贬低、缺乏尊重的方式降低了对学生的管教标准,从而在主观态度上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影响。例如,学生B,对待学习存在无所谓的态度,上课睡觉更是家常便饭,班主任、任课老师、德育主任都对其进行过教育,但是根本没什么明显改变。随后与之父亲沟通了解到,该父亲也表示出自己的孩子只要能毕业就可以了,对其学习成绩不在乎等想法。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怎么可能在学校注重学习呢?怎么能较好地尊敬师长呢?所以,家长对学生的主观态度影响着学生自信心、影响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幸福和爱的体验。
(三)家长自我认识的缺失
通过了解,大部分中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或部分是社会较为底层的一些群体,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较低,甚至有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只限于严厉的管教甚至“管控”,觉得作为父母,孩子就应该完全顺从,从而过于“权威”,导致孩子极度厌倦父母的教育、厌学,甚至仇恨社会;有的家长则觉得家庭教育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物质需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骄纵、攀比、懒惰等众多问题的出现。如果学生出现问题,他们只会将问题怪罪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不懂事”“不心疼父母”等。也很少会从自身角度来认识到自己家庭教育的问题,只希望老师能多管教、学校多管教,有的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寻求科学的途径进行改变和完善。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