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生在中职校学习的过程中,在入学一年后,思想、行为方面都具有一定转变,中职入学中期二年级是学校、家长关注的薄弱时期,但又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充分把握中职生所具备的特征前提下,结合中期二年级易发生的关键班级“事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职班主任管理中期“事件”的解决方法,并基于“事件”的量化,形成创生新“事件”创设的基础,借助创生新“事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推进班级特色管理与建设,深度有效地刻画学生品质,以此为我国中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中职班主任;中期;“事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68-02
学生在中考后进入中职学校,年龄基本处于15~16岁,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和身体健全完善的重要时间段,来自中职班主任的科学管理能够保证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能够积极面对后续的就业。一般情况下,做好入学初期的班级规划,班主任也会紧抓第一年的管理,重视入学初或第一学年的班级管理,而在后续的管理中,往往班级、同学之间经过磨合,各方面趋于稳定,教师因此容易忽视了中期(二年级)的班级管理与培养。实际上,多种方法的“管育”结合在中职生二年级的培养与塑造过程中,使学生的品质得到升华,也是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健全优秀素养的关键时间。因此,如何有效针对中职生进行中期培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职生中期特征
通常在一年级对中职生的管理过程中,新入学的中职生由于对学校的陌生与对专业的不熟悉等,使班级在一年级相对较容易营造理想的氛围,即体现为“白纸易作画”现象,也符合通常认知的教育规律。而在中职生中期学期阶段,即二年级时,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极易导致并凸显多级分化特征,其中诸如:冷漠型,情感冷漠、对人或事态度冷漠,集体意识淡漠,拒绝参加班级活动;自卑型,没有理想、追求,成績只要求及格,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就业担忧型,惧怕择业,因为担心学历低、专业技能差,毕业以后迷茫。当然,绝大部分也在一年级培养后能够积极融入学校活动,各方面积极乐观,但是也存在同样的滞后现象。
二、借力关键“事件”准确切入中期管理痛点
基于中职生在学习中期所独有的特征,决定了班主任单单依靠言语沟通不能高效引导纠正学生的思想动向,无法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中职生在一年级培养的工作与情感方面,目标一般都是为铺垫未来的工作导向,结合培养目标与中职生自身的实际需求,中职生更渴望被当作成人看待,希望得到赞扬,但当他们真正面临关键“事件”时,还是体现出少年的稚嫩与不成熟。而这些“事件”往往是班级在中期管理的升华的重中之重,有效借力关键“事件”,对中职生的教育培养意义远远超过言语上的引导。
(一)以普通“事件”完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事件”并不一定是指特殊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经常反复发生的普通“事件”。以常规班级活动为例,把常规活动开出特色,挖掘出亮点,是班主任组织、培养、教育学生,并以集体教育带动学生个体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进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相信班主任在一年级对班级的塑造中已经有效应用。那么面对二年级的中期培养,是否“事件”的培养目标有所变化、塑造方式进行一定调整,也是二年级营造班级整体特色的关键。例如熟知的班委建设也是班级核心的驱动力,在中期,班主任面临一部分班委换届难的问题,基于前期关注通常会适当调整一部分班委成员,在具体执行上,则需要一个合适契机,那么借助常规普通“事件”的发生,多可有效应用于部分班委的换选。在“事件”的发生、处理、组织过程中,发现能够具有“正能量”的作用,通过进一步跟踪,推进班委换届工作开展。班委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对班委自身的锻炼,因此有效增加班委成员更替数量,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学生,提升学生品质,也能够较好促进学生从容做事。
(二)以流行“事件”导向班级情感建设
中职生培养方式与学习特征决定了中职生对社会、校园现象往往敏感性超过了同年龄的高中生。高中生往往有目的地规避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中职生来讲,更希望能够积极有效地认知社会新鲜事物。因此,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如流行的趋势,不能避而不谈,诸如游戏、短视频、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关键是引导学生适度娱乐。同时加强价值观认知,发挥组织作用。以短视频流行软件“抖音”为例,基于班级管理的基础,分工、分组创造班级抖音特色视频,建设有效职能组,既能提高学生能力以点带面,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给予学生情感抒发的渠道。不单是以塑造价值观为目的地组织开展,也可在培养班级协作力上发掘,一个优秀团队的塑造要难于培养优秀个体,而团队的优秀往往能够消除班级冷漠、消极的情绪。因此特色视频、抖音热点都是能够有效应用的流行“事件”的载体。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微课、慕课平台,流行的平台和大众的认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班级塑造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班主任有效地参与组织,有利于学生正确情感观的培养。
(三)以工作“事件”唤醒自觉自律
中职生大多数是“00后”,家庭和社会氛围促成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强,并且对工作的认知比较片面、单一等。据调查,中职生职业信息的获得一般来源于家长说教、网络短文、学校课程等。几个来源渠道均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家长讲述工作的经历,可能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相差较远,往往更多体现在老生常谈的事例,学生听得厌烦,听后教育意义变淡。针对网络、课程等方面,则相对更加理想化,缺乏具体的事例。因此工作“事件”创设中,更多应借助实际“事件”来触发学生的敏感点。比如借助刚毕业的学长近几年的工作经历,请其作为主讲来为学生叙述。即工作导向学生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此类型的活动中,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活动,因为每一个事例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偶然的触发,更接近学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带来的效果是二年级学生从一年级“被管”逐步转变为“自律”,由一年级的“适应”转变为“自学”。而这些转变来源于内心对工作的渴望和对“事件”的认同。基于此,循序渐进地为三年级学生工作做好铺垫,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能力,在二年级学生培养当中,这也是尤为重要的。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职班主任管理中期“事件”处理及解决方法初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