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前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至关重要,而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强、素质高的保育人才。作为保育人才的储备库,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承担着必不可少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并未出台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定程度地妨碍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为学前教育输送优秀的、合格的保育人员,从而限制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从幼儿园保育工作实际出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尝试设计科学、系统、规范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04-02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
21世纪是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飞速时期,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第一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①,保育员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师的助手,承担着教育和保育幼儿的双重任务,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保育工作者普遍存在文化素养低、年龄结构大、流动性强、专业认知程度较低等问题,大部分保育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前培训,仅靠日常工作中的经验积累、老带新、社会机构培训等方式学习相关的保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提高全民素质的工作需要。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设立“幼教保育”专业,专门针对保育员岗位进行人才培养,但目前已合并到“学前教育”中。2019年,为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确立了幼儿保育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方向,从政策上对幼儿保育专业有了详细的定位。然而目前全国仅上海的部分中职院校开办了幼儿保育专业。此外,教育部并未出台专门针对培养幼儿保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中职院校还是沿用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甚至有些院校使用的是社会培训机构的保育员教材,内容重复、新旧理念混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幼儿保育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杂乱无序、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的保育人才无法满足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需要,大大局限了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因此,为提高幼儿园保育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打好终身教育的第一场战役,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系统、规范、完整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核心方面入手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方案建设及实施探析
(一)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儿童具有年龄阶段小、可塑性强等特点。学前期是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任何与幼儿接触的人员尤其是保育员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等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首先,幼儿园是婴幼儿最早进入的集体教育机构,保育员与幼儿朝夕相处,承担着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中最基础的工作,这就要求幼儿保育人才不仅应有丰富的保育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应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在认真做好保育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开展科学的教育活动,掌握各个生活环节中科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专注保育契机的同时,做到“保教并重,保中有教”。其次,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学前儿童年龄小、心智发育不健全、较为情绪化,其行为举止尚在规范化阶段。这就要求保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综合上述职业要求,笔者认为幼儿保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幼儿保育和教育理论知识、职业道德良好,并能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育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幼儿保育工作的各项技能,具有一定文化和艺术素养,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热爱儿童、有责任心,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观察敏锐、身体灵活、富有朝气,能够独立开展婴幼儿保育工作,能辅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同时具备开展相关专业领域深造学习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科目健全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幼儿保育专业尚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本文基于保教结合的原则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在专业必修课程选择方面,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相互交叉之处;另一方面,,从幼儿园保教实践出发,融合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个模块,探寻创新设计新思路。
1.公共基础课模块
公共基础课是提升幼儿保育人才文化素养的最基本课程,是开展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基础,具有任何专业课程都无法取代的地位。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笔者认为应包含文化基础课、思想政治课、文化选修课三部分内容。其中,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历史、公共艺术7门课程;思想政治课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班/团活动、政治学习6门课程;文化选修课包括:物理、职业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学4门课程,每名学生任选两门选修。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