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知网论文检测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知网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在线投稿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21年4-5月版面征稿中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19年征稿启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以“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提升公民素质的研究

2021-02-13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摘           要]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非遗文化进社区”,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并且得到居民的一致赞赏,对以“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提升公民素质的研究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非遗文化进社区”;公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08-02
   一、“非遗文化进社区”的重要性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伟大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工作之余也越来越喜欢用传统文化滋养心灵。为文化进基层,让“非遗”留社区提供广阔的空间。
   每个人都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古董,“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应该以让它“活起来”为目标,让更多的普通人、年轻人,能看见“非遗”,喜爱上“非遗”,让“非遗”里的文化真正成为文化创新源泉,也让手艺人都能更好地生活。通过“非遗”文化走进社区活动的开设可以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知,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与百姓生活的融合。
   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非遗”是历史遗留下属于全人类的珍贵财产。但是由于经济收益低,现在中国愿意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不少“非遗”项目已经名存实亡。“非遗”文化走进社区对传承我国的“非遗”文化具有较大的帮助。通过“非遗”进社区活动,增强了全社会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彰显了“非遗”的传统性、民俗性、民间性、艺术性、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同时,社区也通过活动加强了社区志愿服务支撑力量,推进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非遗文化进社区”对年轻人的重要意义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我国社区举行了较多种类的“非遗”文化的活动。如今,现代人的生活被忙碌且周而复始的工作所充斥,再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刺绣这种传统技艺,与此同时,在大众关注度锐减的情况下,远离城市的刺绣手艺人很难以此为生,于是学习这项“非遗”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刺绣作品或者商品也逐渐变得稀有起来。因此对刺绣“非遗”文化的传承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的活动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提高个人品位,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同时能够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社区文化,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我国国内有这样一群手艺人,用京绣、苗绣、鲁绣、瑶绣、彝绣等延续千年的“非遗”技艺精粹,将中国天南地北的年俗文化用针线的方式呈现出一幅长卷,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潮流,在跨界与国潮流行的年代,大胆探索文化精神内核,溯源传统文化背后的创造力,将传统元素融入生活日常中。
   深入传统,剪纸也能玩出新花样。对大部分人而言,剪纸是陌生又熟悉的儿时回忆。一张红彤彤的薄纸、一把剪刀,便能创作出年味十足的装饰品,如窗花。事实上,作为承载千年文化底蕴的“非遗”剪纸,其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中国剪纸自诞生以来,饱含了劳动人民对“艺术”探索与追求,也寄托着人们最美好的情感与寓意。久而久之,已然成为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符号。在进行社区的“非遗”活动中,其剪纸技艺不再是简单的对折纸张剪出窗花图案,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给予了剪纸非同一般的意义。剪纸变成了有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系列民俗风情剧,唤起了现代人对传统年俗的珍贵记忆。
   不管是刺绣还是剪纸,这些传统艺术都是深藏在我们记忆中的重要符号,而现在却被人们逐渐淡忘,使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便是我国目前进行的“非遗”文化走进社区的重要意义所在。将“非遗”技艺带到大众的眼前,唤醒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这一活动的展开与如今中国新一代年轻人越发注重向内的自我探索,从源远流长的民族发展和传统文化中寻找身份认同感有所关联,但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化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丰富独特的原创力量。
   三、对退休后老年人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能深深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民族文化进社区,让社区居民了解“非遗”项目,体验“非遗”知识,让原本显得“高冷”的“非遗”更接地气,从而培养居民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通过“非遗”文化进社区项目的开展,让退休后的老年人增添了新的乐趣。可以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让“非遗”记忆在社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非遗”活动的展开也包含我们对生活的期盼,如此能够沿袭传统文化的技艺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用心守护。对退休后的老年人可以展开类似剪紙、草编等动手能力较强的“非遗”活动。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提升公民素质的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194.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1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5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5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50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49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48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47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0年46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9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3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2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1年8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约稿函
  • 《新课程》杂志11期截稿中,预计本
  • 《新课程》杂志是国家级的吗?
  • 论文写作中素质教育的论文在哪找
  • 新课程杂志对论文字数要求为最少
  • 在出版总署检索本刊
  • 山西省教育厅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责令13种编校

最新文章

  • 建立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之间的链接
  • 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影响因素探
  • 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 课堂内外结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 加强初中地理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措施
  • 分析体验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 “一般观念”引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初探
  •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浅谈乡镇初中生中考物理复习优生培养策略
  • 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西藏初中学生自主而有个性
  • 利用“短板分析法”提升教学监测实效性的策略
  •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认识及实践
  • 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研究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
  • 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理解教学
  • 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探究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天工杂志 | 《新课程》杂志社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启迪杂志 | 现代英语 | 考试与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1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稿件查询
  • 在线投稿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