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代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广泛,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教学,如何让信息技术高效地走进中职语文课堂,如何更高效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首先认清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现状,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传统教学的优势;其次,根据不同的学情与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分层运用。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30-0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掌握大量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其良好的互变性和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于一体的特征,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直接刺激。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每座学校甚至每个班级都连在了一起。
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科目,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部分选文陈旧无味、艰难晦涩,应用单元的必学课文看似实用性较强,实则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很难为专业课程发挥基础服务功能,中职的语文教材现状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职学校的大多数教学还是以在普通中学的应试教育方法为主,教师也很难静下心来真正进行教学研讨,缺乏对教学的深入研究,有的人认为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低,到中职学校应以学技术为主,学习语文知识不是很重要。所以,部分语文教师不肯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传统、老旧。课本、教案加黑板、挂板等教具,信息含量低,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直接、枯燥,所以课堂的学习效果不好。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意志力、自觉性不强,零碎片段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学习语文很被动……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让现代化信息技术自然、巧妙地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去,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被动化为主动,高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一、蓝墨云班课、教师资源网信息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让教学讨论活起来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课本,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电脑网络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比如建立QQ群、微信群、微课、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他校、他区的教师交换意见,学习宝贵的教学经验。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遇到了一些难题。在赏析一首现代诗时,学生提出了与教案上完全不同的观点。我当时没有否定学生,而是让他按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往下分析,但是很可惜,学生只提出了观点却没有找到相应的依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些问题放到下一节课让学生开一个辩论会。课下,我立即把学生的新观点放到蓝墨云班课里的自由讨论区与“教师资源网信息平台”上,想让其他学生与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没过多久,网上留意区出现了很多评论,学生与教师引经据典,谈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结合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谈人生、理想……),有的学生与教师提出了更新颖的观点,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我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再上课时,对整首诗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诠释。同时,学生通过手机注册的蓝墨云班课平台也了解了其他同学的见解与观点,这位同学也找到相应的依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样,问题出来后,通过课后的拓展、延伸、互动与交流,答案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学生与老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真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知识也活了起来,达到了教学相长、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我总是按部就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而现在,我发现了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优点: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我知道了多媒体所具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直观、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把握学习难点。之前,我与学生都感觉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太长,可现在直到下课铃响起,我们还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
二、教学影视有助于学生锻炼能力、丰富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昔日,我总是关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我对课堂设计也总是强调语文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现在,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花木兰》这一课时,我就播放了动画片《花木兰》,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看完后,我就让他们比较是动画片《花木兰》好看,还是南北朝民歌《花木兰》好看,学生一致认为动画片《花木兰》好看,我就借机抛出了几个问题:动画片中有没有包含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学生(独学)立刻抢答:鞭炮、饺子、龙……
于是,我又往下引导,我们课文《花木兰》中有没有包含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对学)争先恐后回答:重男轻女、孝顺父母……
一节课,我只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质疑问题,通过全班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向学生拓展、延伸,补充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它有很多文化传统:春节、端午节、七夕、中秋……;有着很多闻名世界的人物形象:花木兰、包青天、孙悟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保护、继承。学生若有所思地点头,表示赞同,这时,有些学生提出:还有剪纸、捏泥人等。我顺势又继续借助多媒体展出一些精彩的泥塑作品、剪紙作品等。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