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存在枯燥乏味、理论抽象、实训无趣等问题,导致学生厌学,从而形成“无效”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信息化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 键 词]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50-03
科技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些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今,网络课程、微课、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新型信息技术不断与各种教学模式相融合,随着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不断深入整合,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日益重要,它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学习资源去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有效性。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地点不局限、互动手段多样化、教学资源多元化等优点。
(二)教学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现代教学理念、学习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新教学体系。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投影来实现教学的过程,而是借助各种信息化设备与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习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是指根据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三)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以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教学模式创新的角度,主动回应了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建构过程,是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
二、数控专业课程的现状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是加工制造行业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控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从事基础的制造业,直接面向工厂及企业需求。根据对本地相关企业的走访,归纳了企业对数控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制订了数控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但很多课堂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适应不了数控技术的发展速度
数控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制造业的核心,也是实现2025年中国制造重要的一环。产教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大方向,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实践仍停留在数控机床的简易操作和加工简单的工件阶段,明显不符合企業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对相关的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数控技术加工工艺等专业技术的教学重视不够,数控编程仿真和相关软件(如CAXA,CAM)等使用力度不够,学生对工厂使用的主流机床数控系统认识不足,以上种种都是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
(二)传统的实训教学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一般的数控实训课,都是由2~3位实训指导老师在车间共同教学,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在车间进行现场示范操作时,常常会被学生一窝蜂地围住,而只有靠近机床的学生才能听清或看清老师的示范,站得稍远的学生学习效果肯定不太理想,而数控技术又是环环相扣,部分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学生会慢慢放弃,几次课下来,两极分化就会很严重。
(三)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差异性,导致难以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生源地不同以及存在个体差异,传统课堂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随着知识点的深入,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就慢慢显露出来。以读零件图为例,制图和机加工学得好的学生很快能标出零件图的基点坐标以及简单整理加工工艺,基础差的学生连找出基点都困难,因此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课堂的进度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得不到个性化发展。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数控编程课中的实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下面阐述如何对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信息化教学。
(一)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拓宽学习空间
我校与超星集团合作,搭建了超星“学习通”信息化平台。平台可以上传各种课程资源,如PPT、微课、习题等,供学生提前学习,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加入相应班级后,随时随地就能学习。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观看导入视频,会思考刀具为什么能准确加工出相应的轮廓,那么教师就能顺利引导出该章节的教学内容——对刀。据学生反映,他们更喜欢碎片化的学习,因为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上课过程中,学习通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功能,如签到、抢答、选人、直播等功能,不失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课后可以布置作业,班级也提供类似微信群的功能,让学生讨论问题,与教师互动。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使资源可以被保留下来,,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提速,学生容易做到温故知新。网络资源的共享,解决了以往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不高的难题,碎片化学习模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更加自由,实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运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