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以下简称学考),提高中职语文散文的阅读教学有效性,对提升学生高考语文应考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大纲》(简称《考纲》)要求并结合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从诵读教学、品味语言、注重比较、关注审美、读写结合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提高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应考能力,从而提升中职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 键 词] 中职学考;散文阅读;语文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220-02
散文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考纲》中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随着我省中职学考模式的改革,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需要根据考纲对散文的考查要求,创新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才能全面增强学生高考语文应考能力。
一、中職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造成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低下,影响了学生语文应考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不高
在中职学校中许多学生对散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缺少对散文阅读深入探究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比较肤浅,不利于学生语文应考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忽视对课文深入解读
一些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较多地关注字、词、句、段落、篇章的简单讲解,而对散文语言理解、分析综合、作品探究、审美鉴赏等方面的教学缺少深度,使得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不强。
(三)重阅读轻写作导致读写分离
不少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只注重散文的阅读教学,而忽视了读写结合教学,使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不能较好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不利于散文阅读教学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
造成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低效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散文阅读教学理念有偏差
一些教师认为散文与议论文、文言文和作文写作比较而言相对简单,因此对散文阅读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散文教学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准备、课文解读深度、综合练习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一些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意识和动力,导致散文的课堂教学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造成教学有效性比较低。
(三)教学准备不充分
要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既要重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但一些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课堂讲解不到位,讲解肤浅,没有深度,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三、学考背景下散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考纲》对中职生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做了明确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职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下面根据《考纲》的要求,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应考和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散文诵读教学,提高散文理解能力
散文的阅读理解在《考纲》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需要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千百年来诵读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材所选散文篇目语言优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让学生对散文的反复诵读,不但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而且还能深刻地感悟到散文包含的审美意蕴。因此,在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都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散文课文的熟练诵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准确、生动地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能深入理解并体会到散文“语言优美精炼”“结构灵活自由”“饱含真情实感”的鲜明特点。在反复的熟练诵读中,能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有助于提升应考能力。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故都的秋天所呈现的特点。通过在诵读中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作者是通过对“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鸣叫”“秋雨凉爽”“秋天胜果”这五个秋天景象的描写来反映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表现手法、作者情感等,从而既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又能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
(二)注重品味语言特点,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在《考纲》的“鉴赏评价”考核内容中,要求学生能品味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对作品的语言深入品味才能实现,品味语言特点也是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加强对散文语言特点、修辞方法的品味与赏析教学,可采用有感情的诵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学。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可通过对课文中多个动词、叠词的品味和对比喻修辞方法的赏析,深入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如,在描写月光照到荷叶与荷花上时,用了动词“泻”,较好地体现了月光像流水一般的特点;运用“浮”字则较好描写出烟雾弥漫在荷塘,能让人感觉到荷塘的朦胧美;为了体现荷叶密布塘中,作者运用了“挨”字,,体现了高超的拟人修辞方法;再如,课文中较多地运用了“蓊蓊郁郁”“田田”“亭亭”“薄薄”“淡淡”“脉脉”等叠词,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遣词造句功力,又能让人体会到语言的情意美、节奏美,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语言艺术魅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散文应试能力。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学考背景下中职语文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