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初中语文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多媒体被广泛地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特点,可通过课件将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接下来,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利用多媒体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
在多媒体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致使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在此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为语文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既能够“吸精”,让学生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又能“凝神”,让学生一下子就注意力集中,还能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让学生成绩有所提升。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地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自己的所学技能去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展开分析,并提出自身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与广大参与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共同探究。
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一)多媒体应用“过量”
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直接用多媒体展示代替教师讲授,把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按流程展示给学生,学生无法获取重难点知识,无侧重学习,不但浪费了整节课的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爱学习,还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达到课前设想的教学效果的。
(二)多媒体应用“主体化”
纵观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原本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性,但教师却将多媒体展示作为课堂主体,借助多媒体将大量教学内容罗列出来,学生被动接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教学效果的提升了。
(三)互动“形式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多媒体,并没有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当成是教学的核心,而是过于重视多媒体演示,形式化的教学造成人机交流的现象发生,最终不仅没有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预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既能够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画面,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提前了解,能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与解决问题,所以说,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合理设计课前预习视频,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系统地认识,在视频的干预下促进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可为学生展示“山景”“水景”“树景” “雪景”“水墨画”等图片,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预习目标;教师可向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课件为依据,自主展开对文章的预习,同时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注,以提前对这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以多媒体课件素材为基准,不仅能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路开展预习,还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系统的认识,最终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环境
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征,所以对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密切关注与探究教学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多媒体为支撑,对语文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利用形象、直观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迪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講解《泊秦淮》这首诗时,这是诗人杜牧在夜泊秦淮时的触景感怀之作,全诗采用抒情、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寓情于景,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简洁精炼。为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悲凉意境,对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由之产生的忧虑情怀有深刻体会。于是一开始,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这首诗的朗读,让学生感知两个“笼”字的重音不同,停顿不同,以此为例掌握断句、重音等基础知识;再播放音乐,鼓励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朗读古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亡国之悲。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让学生亲近古诗词,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得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就要求教师想办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多媒体技术有着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特点,不仅能把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立体形象,还能通过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一种持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荒岛余生》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并没按“阅读—提问—回答—归纳”的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而是事先播放了影片《鲁滨孙漂流记》,让学生通过直观动感的电影画面感知鲁滨孙这个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人物身上所独具的积极向上、坚韧奋斗的精神。然后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是靠什么在绝境中生存下来的?如何看待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假如我们身处绝境,从鲁滨孙身上可以学到什么?由于有了影片的铺垫,当问题抛出后,不用教师多言,学生便纷纷展开讨论,竞相发言,课堂气氛活跃,瞬间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样,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突破时空界限,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效果更为显著。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如何利用多媒体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