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合唱技能,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如何创新和优化小学低年级课堂合唱教学展开论述和分析,通过“借助”三方面不同载体手段实施教学,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合唱基础。
关键词:合唱教学;游戏互动;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音乐课程逐渐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在音乐教学开展中,由于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从教材角度出发,通过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歌曲,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而合唱教学的开展改善了这一现状。通过合唱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还能够锻炼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除此以外,有效的合唱教学还能够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大量的教学研究发现,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枯燥无味,教师无法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合唱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将以二年级课堂合唱教学为例,对小学低年级课堂合唱教学的“三借助”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一、借助游戏互动在玩耍中学习
1.多声部声势训练
声势指的是拍手、拍腿以及跺脚等人体动作。在教学开展中利用声势进行训练,指的是教师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通过动作对学生进行引导。此种方式可以较为直观地将音乐中的节奏表现出来,并且在利用此种方式进行教学时,能够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从此角度来看,声势教学法作为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现代音乐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明了、吸引力互动性强的优势。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而且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通过声势教学法,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幅度提升小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模仿能力强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合唱教学。如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钢琴独奏《士兵进行曲》,在教材中就有第二声部的声势训练谱,在教学中,笔者对比仅学习并演唱主题的班级和添加进行第二声部声势训练的班级进行了童谣《小鸭子》《猫和老鼠》的二声部节奏训练,经过声势训练的班级所用学习时间和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前者,孩子们都显露出对声势训练的喜爱,自发地在课后与同学互动练习。
2.多声部节奏训练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单声部节奏训练的方式开展教学。因为教师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地对节奏进行记忆。但是,多声部训练的开展并不是单纯地將几个声部叠加在一起,而是让学生在多声部训练中了解合唱是如何进行的,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尤其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树立多声部的感觉,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由于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而且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多样化的多声部节奏训练游戏,通过互动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避免低年级小学生对节奏训练感到枯燥无味的情况,还能让低年级小学生体会到合唱教学不是一项离他们非常遥远、非常高雅的内容,而是真实存在于他们身边的生活场景之中。
如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童谣《小鸭子》《猫和老鼠》二声部节奏训练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加入Pen Beat节奏打击方式,用执笔腕打四分音符,用笔尖敲击八分节奏的方式,,将两个声部节奏置换成具有鼓点感的敲击,让孩子们一次一次地得到感官刺激,对两个声部的合作越发有兴趣和信心。
二、借助形象情境在体验中学习
1.借助形象,树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中让低年级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唱歌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唱歌时的姿势,可以让他们正确发声而且还能够为他们以后深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演唱过程中好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呈现结果,为了更好地保证演唱技巧的提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演唱过程,发现学生演唱状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整体演唱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够让低年级小学生在唱歌中有良好的唱歌状态呢?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而且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专业的术语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愿意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唱歌状态并掌握唱歌中呼吸的原理。如在学习二年级《大鹿》一课时,让孩子们模仿大鹿优雅地挺直身体,抬眉向远处望,再轻声呼唤“兔儿”,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良好的演唱姿态的调整;再延伸“吸气,缓缓地呼气,别让猎人发现了……”又是对呼吸的调整;再要求“对兔儿亲切地邀请……”则是进一步对情绪的调整。老师示范的演唱状态始终都要保持,让孩子们可以模仿,再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的歌唱状态就会越来越稳定。
2.创设情境,培养立体的声部层次
声部层次变化对歌曲演绎的影响能够让整个演唱过程更和谐,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通过层次的变化可以保证每个演唱者都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要知道合唱是个整体的音乐艺术,声部之间相互配合,层次分明,需要集体共同创作,需要人与人交流协作,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这些呢?情境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开展合作交流,进行能力实践,把学习过程体验为一种快乐,在情境中合作,在合作中表现,在表现中提升情境。因此,在课堂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歌曲的内涵,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学生声部层次感,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合唱教学。例如,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老牛和小羊》一课中,有单角色的单声部乐句,也有两个角色的和声乐句,初次做二声部叠加的时候,笔者创设了一个牛羊和谐相处的情境,老师扮演老牛演唱低声部,示范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低音66 5,表现老牛角色声音的稳重低沉,让学生扮演小羊演唱高声部,感受歌曲中音22 1的冠音,表现小羊稚嫩可爱的形象,这样既提高了合唱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尝试和声声部的表现,又强调低声部对高声部的烘托产生层次叠加的美感,指出声部之间不可或缺的相互映衬是合唱最大的魅力。当“22 1”和“66 5”的和声呈现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惊叹和声的美妙,为低年级小学生带来新鲜愉悦的合唱体验,让他们对合唱学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合唱教学的“三借助”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