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变化,分析新媒体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侧重点积极探索健全学生人格,构建高效思政课堂相应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推进课堂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106-02
一、引言
在目前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竞争愈发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校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方面,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区别,更易受到社会需求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高职院校而言,思政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新媒体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系统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条件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年轻人可以随意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对尚处于学习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是最大的优势,新媒体的兴起为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最为旺盛的学生群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接受、处理和辨别信息的能力,而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方向自然会向社会需求靠近,这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为其挖掘职业内容的深度提供了可能。
随着CC talk、慕课等网络学习软件进入大学校园,钉钉等软件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阵地,新媒体的涌入使学生的学习成本、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今年的客观原因使网络学习快速普及,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更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新媒体进行教学已经逐渐从一种特殊教育方式转变成社会普遍认可的教育方式,这有利于提升学生未来在工作中使用新媒体的工作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当代年龄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发送给学生,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
(二)消极影响
虽然大多数高校学生都已成年,但其身心仍未完全成熟,三观尚未定型,对社会上的信息分辨能力并不强。面对大量繁杂的难以分辨的信息就有些力不从心。网络这样的系统平台极具开放性,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不良信息的乘虚而入就像是罂粟种子,它们对青年的健康成长而言是极大的隐患,网络难免会出现不客观、不真实的信息,甚至还会有低俗信息,以及与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相违背的信息,大学生容易轻信某些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即便是错误信息也照单全收,缺乏基本的信息辨别、排查能力,这非常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新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而崛起的,所以具有天然的亲资本性,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各种商品广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大规模的群体,也是这一类商品的最主要消费者,极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在消费心理的驱使下购买不符自己购买能力的商品,一步步走向贷款的地步,前几年针对大学生的贷款软件层出不穷,出现了“校园贷”的乱象,如今仍需警惕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对大学生身心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以及娱乐成本越来越低,由于在网上就可以满足现实中所需要的交流、娱乐、获取必要信息等需求。大学生逐渐减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不断加剧。除此之外,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沟通交流上的方便快捷使得大学生上网时间没有了限制,同时学生在社交方面,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对社会生活的漠视在学校期间不会受到太多重视,这使得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会由于沟通不畅以及信息错位而产生严重影响。
三、新媒體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相关对策
时代快速更迭,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适应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做出更新与变革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政教育工作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与大力发展,思政课堂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上的多样化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等。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思政教学内容大多沿袭先前使用过的、单一死板的教学事例,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新媒体条件下,思政教育内容应考虑向丰富化方向发展,教师在选取教学事例时,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巧妙借助精心挑选的教学事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对高职大学生展开更高效的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教师对新媒体这一传播方式的运用要科学合理,要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使新媒体发挥出自己的绝对优势,尽可能地规避各种不利风险,为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保障,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借助新媒体这一渠道,掌握更多的信息,把握更多的机遇,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以诚信问题为例,思政教师在备教案时,必须要做到对近期网络上相关热点新闻的了解并进行筛选,可以对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互联网的过渡营销是否损害了商家诚信为例,将班内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各自发表言论论证自己所持的观点,一开始可以借助书本上的相关典例,发展到后期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脱离课本,充分借助网络去寻找相关资源。典型事例的引用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做既有效地补充了思政教材内容的空缺,也将该专题内容在当下社会进行了实时反映,在脱离课本去网络平台寻找资源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又使学生视野变得极为开阔,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建立健全价值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媒体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