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直以来,高职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学习的实效性不高。从长期教学实践体会出发,针对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学生对课程认知差距的现实,探源求因,寻找增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实效性之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应用写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172-02
一、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现实矛盾窘境
众所周知,在现代商业活动中,项目的运作过程需要诸多文案文本,如可研报告、立项报告、策划书等,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各环节,也需要借助于诸多的文件文书,如请示、报告、通知、函、计划、纪要、合同、日志等,企业与各方的联络和沟通,也需要文字材料的写作。因此,高职院校中,以各式应用文种写作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应用写作课程,实际上承载着企业非常重视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如企业来说,这是一项基本却又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据南京大学孙志凤老师的一项调查(《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显示,所有类型的企业对毕业生有待提升的能力中,“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这两项排在首位。这也与笔者走访企业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基本一致。因此,不少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都呼吁在校大学生学好应用写作这门课程。
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诸如应用写作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重视程度和能力水平,往往低于用人单位的期待。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就曾经在一定范围内对在校生就“最有用”“最无用”的课程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课程除体育、法律外,其余全部入选“最无用的课程”,应用写作课程也榜上有名。在与兄弟院校的教师同行交流所获取的信息中,也了解到类似情况在工科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重要性有失偏颇的认识,导致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态度消极,严重影响了课程学习的应有效果,大大减弱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对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原因的反思
原因之一: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1)普遍认为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认为专业课远比公共基础课重要,且专业课学习任务重,占用时间多,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观上对诸多的公共课程包括应用写作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一种“无用论”的偏颇认识。(2)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行业岗位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尚缺乏真正全面的了解,基本上是毕业到企业工作若干年后,才会有深切认识。在笔者对毕业后工作多年的学生的跟踪了解中,他们普遍都谈及和强调了动笔写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3)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写作等文科知识方面,本来就不是长项和强项,由于基础较差以及兴趣等原因,也导致了不少学生对写作课程学不上劲,感到吃力,容易放弃。
原因之二: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教材建设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1.应用写作课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度不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通用类居多,专用类较少。通用类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写作,强调通用,但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如笔者所在院校是一所培养建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建设类高职院校,通用类教材明显不能满足学校建筑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原因就是通用类教材与专业结合程度不高,专业职业性特点不突出,致使学生普遍认为与专业岗位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素质能力构成尚不够清楚,学习兴趣不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现实正呼唤新的、能与不同专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写作教材的出现。
2.教学内容未注意针对专业差异设计,缺乏针对性,学与用脱节。学以致用可以说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准绳。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尚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可以想见,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参与程度就更加不够了。如应用写作课程中的“计划”文种,虽说各行各业都用得上,但建筑规划专业侧重“规划”,施工专业侧重“方案”,若不分也不管专业应用特点,笼统教学,课程目标就很难实现。这与教材有关,但更关键的是教师应针对专业差异,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能力所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如上,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专业实际需要脱节,学與用剥离,这也是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三: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自身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省和加强。
1.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改进不够,教与学脱节,教学有效性降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主要是技能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训练。因此,在高职院校,尤其强调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是一种实训化教学,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并以实践化活动为主,这是高职教育本质要求和属性决定的。遵循教学规律、合目的性、教与学的统一,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强调教与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但由于多数教师教学理念上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方法没有创新,甚至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方法上,丰富性不足,再加上相关社会实践不够,因此,往往就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独白”,造成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不明不白”的现象,使课程教学有效性大大减弱。
2.教师要克服自身的惰性。由于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在不少工科类学校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严重的甚至还被边缘化,导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课改的积极性不高,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进取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知识不更新,常年吃“老本”;(2)教学内容多年不变,不管是到哪个系哪个专业开设和教学该门课程,都是一本教案“通吃”。这种现象在目前来看,应该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对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