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畲族舞蹈源于畲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包括祭祀舞蹈、丧葬舞蹈、生产劳动舞蹈、新舞蹈四项内容,具有显而易见的美育价值。普适性使学生都可以接受美育,淳樸性使学生认识到美贵在自然情感,文化性使学生建构国家情感。在中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可以引入畲族舞蹈,明确教学目标,注意和而不同;坚持畲族文化特色,减少改编,适度创新,保留畲族舞蹈精髓。
[关 键 词] 畲族舞蹈教学;普适性;淳朴性;文化性;民族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08-02
畲族舞蹈以人体为主要媒介,或婉约典雅,或雄浑粗犷,表达了畲族人民的喜乐哀愁等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了畲族的农耕文化、血缘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共生关系。在中职美育课程中引入畲族舞蹈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知。
一、寻畲族舞蹈起源,总畲族舞蹈内容
畲族舞蹈与畲族山歌相伴相生,皆因为畲族人民需要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在唱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交流,歌者做出一系列的肢体动作,久而久之积累沉淀,便成为畲族舞蹈。早期,畲族人民主要将希望寄托在神明和巫师身上,后来发展在丧葬时的驱鬼辟邪,在巫文化衰落后,畲族人民将舞蹈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舞蹈的风格和内容日趋丰富,不过总体来说,都统一于畲族的舞蹈风格下。
(一)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在畲族舞蹈中占据着绝对比例,是畲族舞蹈的领头羊。祭祀舞蹈的祭祀对象最初为盘瓠,也就是汉文化传说中的盘古,由此可见汉民族与畲族的关系之紧密。后来随着汉族王朝的建立,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以及汉文化对畲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畲族舞蹈开始出现《龙头舞》《龙伞舞》等,再后来发展出了祭祀祖先的《迎祖舞》。祭祀舞蹈为集体舞,以行进和原地踏步的方式进行,虽然不讲究舞步,但是讲究舞步与音乐的和谐一致。
(二)丧葬舞蹈
丧葬舞蹈有《造坛》《统兵舞》等,发源于在丧葬典礼时巫师送亡灵所走的一种舞步,巫师一边唱歌一边起舞,同时将清水洒向场地的各个角落,为清洗,为告慰。丧葬舞蹈内含八卦九宫,舞步变换频繁,复杂多变,而且因早期巫师主要为男性,丧葬舞蹈偏于刚健的风格,借着明快的节奏,丧葬舞蹈充满了美感。丧葬舞蹈可以是独舞,可以是集体舞,现在多为集体舞,而且是以六人为主,在舞蹈中,人已经不是人,而是驱散阴兵的使者。
(三)生产劳动舞蹈
在各民族的舞蹈中,一定少不了反映生产劳动内容的舞蹈,汉族、畲族皆是如此。这样的舞蹈最是贴近生活实际,最是容易为人所用的,所以传承下来的可能性最大。畲族主要居于山地,以栽竹和打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所以《猎步舞》和《栽竹舞》流传广泛,日久年深。生产劳动舞蹈舞步变幻多端,带给人浓厚的畲族生活气息,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舞蹈。
(四)新舞蹈
新舞蹈主要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族涌现出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将国家的新特征、新风貌编入了畲族舞蹈中,发展了畲族舞蹈的内容和风格,使畲族舞蹈更具时代精神气,比如《婚礼舞》《丰收舞》等节奏有变化,舞步也与以前不完全相同,是舞蹈的创新,更是现代风格的彰显。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畲族舞蹈中浓厚的畲族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二、畲族舞蹈具有美育价值,特征显著
(一)畲族舞蹈具有普适性
在明星和偶像泛滥的当今时代,艺术教育广受公众重视。作为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以及和谐的舞蹈,也越来越成为公众生活中的艺术。基于此,中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的舞蹈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要求。虽然中职院校的舞蹈课种类繁多,但多冠上了学院派的风格,对学生的肢体条件和舞蹈表现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民间舞蹈,也经过提炼和加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适应并表现优秀的。畲族舞蹈主要以舞步变换为主,辅之以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舞伴之间的适当交流,肢体律动极为简单,是一种人人都能够跳的舞蹈,适合对所有学生进行美育。通过舞蹈,学生可以发现形体美与律动美,享受舞蹈乐趣。
(二)畲族舞蹈具有淳朴性
传授舞蹈者和受教育者想要实现彼此间的友好交流,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基于受教育者的兴趣和参与度,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众多舞蹈种类只是注重人体线条的塑造和舞蹈技艺的精湛,抑或是呈现或刚劲或轻盈的舞蹈特征,舞蹈难度大,部分学生在这些舞蹈中的参与度低,常常是敷衍而过,这就削弱了舞蹈教育的美育价值。畲族舞蹈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舞,它从民间发源,由民间艺人发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一点不矫揉造作,只是简单的扭动和躯干伸缩,淳朴、自然、流畅,完全是舞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利用畲族舞蹈进行美育,既可以让学生寻找到淳朴、自然的真实美,也可以看到生命的生机和充实美,具有其他舞蹈种类不可比拟的美育价值。
(三)畲族舞蹈具有文化性
人类文化的载体有很多,民间舞蹈是其中之一。它总是贯穿于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之中。民间舞蹈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畲族舞蹈就是记录畲族发展的活的文字。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畲族生活逐渐变迁,畲族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在畲族舞蹈中留下了痕迹。早期神明崇拜的祭祀舞蹈,后来发展的形成告慰亡灵之念的丧葬舞蹈,以及继之的基于生产劳动打猎和栽竹的舞蹈和最近融合了社会新气象的新舞蹈,其中更有音乐、服饰、道具等在传承中变化的与舞蹈相配合的标志信息,这都反映出畲族的风土人情以及精神风貌,是畲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当学生学习畲族舞蹈时,可以领略到畲族的风俗,感受到畲族的文化,形成鲜活的畲族印象和记忆,从而管窥全豹,深刻认知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国家,生成浓烈的国家情感。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关于中职学校美育课程畲族舞蹈教学的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