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课程教学难度,保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节约教学资源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立足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实际,对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其实施过程及实施经验,做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评价,为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56-02
在目前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难度较大,而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同时还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理解能力开展专项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对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分层次教学模式经验,为整个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一、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程教学难度大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课程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学生需要掌握较多的知识,并且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基于对课堂教学的了解,以及对学生基本能力的了解,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专业性强、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及学生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较大制约,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基于对课堂教学的了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能够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次展开,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具有重要影响[1]。因此,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做好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的关键。正确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
(二)学生理解能力差异大
从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内容来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图基础,同时,需要学生在专业课知识方面有较多的储备。否则,在识图课程学习中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既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施,同时也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整个课程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创新的有效进行。分层次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同时能够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教学需要,以及降低教学难度具有重要作用[2]。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能够解决学生理解能力差异大的问题,使整个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选择,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考虑到课程教学的实际难度以及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际表现,采用分层次教学能够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整个教学创新能够依托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得以实施,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从当前高校课程体系的打造来看,既要重视课程内容的落实,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使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能够使整个识读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具备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在教学效果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对满足教学需要和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3]。
二、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一)细分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学
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内容,制订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将理解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采取专项教学的方式,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在学习内容上都能够做到差异化和针对性教学,对提高小组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细分,使课程内容在代表性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方面得到提高,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和解决学生的理解偏差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案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案的分层次制定,推动了课程教学的实施,使课程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次调整,使分层次教学能够在落实过程中,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保证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快速理解相关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4]。
(二)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由易入难
在分层次教学中,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选择容易理解的内容优先教学,对于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应当按照理解能力匹配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渐掌握教学内容,并吃透每一部分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内容难度大和理解能力存在偏差的问题。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具备更强的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应当与分组教学相结合,保证教学过程采取由易入难的方式推进,解决整个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和教学内容理解难度大的问题。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与实践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