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2021-05-13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诗歌著称的国家,诗歌是中国文化遗产宝库,同时它也是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的丰富资源,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即实际诗歌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诗歌的教育功能,而诗歌的审美功能却被忽视。因此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审美能力
   社会的快速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却忽略了精神上的丰足[1],因此,当今学者大声呼吁经典的中国诗歌应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新课程改革强调有必要加强语文教师对诗歌的文本解读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阶段性特征,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诗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知
   诗歌通过想象产生画面感,进而产生美感,,这是诗歌的根本感知所在。小学生因为年龄与生理原因,想象力丰富,比成人更能感知到诗歌之美。在诗歌的欣赏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以美的感知进入诗歌营造的艺术空间之中去[1]。例如,学生在旅游的时候看到落日晚霞这样的美景,如果是一个有诗歌浸润的人,他会情不自禁地说:“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当去沙漠游玩的时候,他就会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只是单纯地说“真美”,所以,诗歌在很多时候能够表达人们内心里想说而又说不出的那种感觉。意境是诗人匠心独运将客观事物巧妙组合,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因素,是指把从感知所得到的表象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构成全新的意象。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中,诗中描绘的是画中春意来临所展示出来的桃花盛开,绿色盎然,小动物们(鸭子和河豚)开始享受春天暖意的情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相映衬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丰富画面,进入诗境。
   (三)诗歌教学可以陶冶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主观态度的体验,这是一种情感和抒情风格,对于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诗人可以依靠的最佳交流者,学生在审美情感上具有独特的优势[2]。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这首诗歌的教学,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把自己当作“白居易”,设身处地地感悟诗歌的意境。这样的教法很容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唤起他们内心独有的声音,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审美想象力,提高审美鉴赏力。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一)利用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通过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这就是为什么审美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3]。但是在实际诗歌教学之中,教师并没有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实现诗歌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教师应把诗歌审美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教师应积极对待审美教育,使用诗歌作为美育的重要资源,将情感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放在同一重要位置,扩大学生的知识,扩大他们的想象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发展。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诗歌教学的沉浸式学习
   新课改下,几乎每个学校的学生都重视诗歌日常的积累诵读,但是学生只是知道得多,却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4]。这是由于一些诗歌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遥远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阅历尚浅,對于古诗词的理解多半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而诗中蕴含的情感是小学生这样年龄很少经历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用动画视频再现诗歌场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逐步建立音乐审美,轻松掌握经典诗词。例如,瓜瓜龙语文这款App,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制成的录制和广播动画教室,使学生可以通过创意动画教室、现实生活中的记录和描述方法以及机智的互动体验,在沉浸式教室中跟踪过去和现在的动画教育视频。
   (二)家校合作实现诗歌全方位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家校合力,共同创设诗歌的审美时空[5]。例如,在每层教学楼的墙壁上都贴有经典诗词的名诗名句,学生经常在课外活动中,每日接触到这些美好的诗句,沉浸在诗词文化的校园中,口诵着优美经典的诗词,凝聚着古人智慧与精神的诗词自然能如沐春风般地浸润学生的生命。这样,通过家校合作,会让孩子在诗歌的熏陶中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为下一阶段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诗歌教学美育就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的同时,实现思想、精神的双重提升。美育不仅是关于精神的教育,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诗歌的小学教学策略应该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够充分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感情和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思远.低学段儿童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2]梁亚菲.苏教版小学高段诗歌教学美育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3]谭红.小学语文低年段儿童诗教学现状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9.
   [4]黄梦琪.古诗词教学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5]杨格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753.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