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强化语文修养,并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课内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却忽略了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当中习惯以考试型的阅读理解题目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就是通过课前集体朗读、个体默读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形式较为枯燥单一,并且教学效果较差,很难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进步,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出现,为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提供了多元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优化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此,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知识输入环节,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积累表达、写作的素材。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有益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且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优秀的阅读能力能够加速知识内化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学有效性的强化有积极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因为客观原因,阅读教学的开展并不顺畅,未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浅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它驱动学生努力内化知识、吸收知识,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当中,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所设计的阅读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感受的考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思维和眼界都处于萌芽阶段,喜欢较为新奇、好玩的故事类阅读题材,但是教师大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文章,枯燥地讲解其中的知识,学生对这类文章“不感冒”,导致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因为兴趣的缺乏,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双向的知识交互变成了教师的单项“灌输式”教学,导致教学有效性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近年来,新课改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教学理念。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也融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在这两股势头下,现代教學拥有了更加新颖的治学理念和高科技的教学工具,为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提供了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还“沉溺”在过去,受分数的制约,不敢利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处于单一教学模式中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缺少阅读方法讲授环节
“阅读”是由“阅”和“读”二字组成,“阅”字有“查”的意思,意味着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要读,还需要对文章进行“审查”“查验”,分析作者描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其中的理论是否符合逻辑,只有将“阅”和“读”灵活地结合起来,才能彻底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贯彻的教学理念大多是“读”,默读、速读、集体读,阅读的方法很多,但是未起到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并未将系统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当中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含义,还需要积累词汇、学会运用知识、学习优秀写作技巧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正是因为忽略这一环节,才导致阅读教学失去宏观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以生为本,筛选阅读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被动学习行为能够转化为主观意愿,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其学习思维能够更加活跃,对教学内容也能产生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与教师形成更为有效的教学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反馈,判断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后续教学改进的参照,能够大幅提升教学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观察学生的兴趣动向,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题材。
在小学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低年级的学生(1~3年级学生),二是高年级学生(4~5年级学生),对于这两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处于启蒙阶段,好奇心较重,探索欲望较强,教师在选取阅读内容的时候,应当选择一些童话类、寓言类、科普类的文章作为阅读教学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失去积极性,其思维也能更加活跃。比如《曹冲称象》,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提出问题:“怎样去称量大象的体重?”学生会回答“用秤”,这个时候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该怎样称量大象的体重?”,学生这个时候会陷入沉思,教师就可以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阅读解答心中疑惑,还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类似的文章还有《坐井观天》《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亡羊补牢》等,利用这类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能够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能力已经初步成型,阅读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能力的进阶,这个时候就需要筛选一些文学性较强并且带有鲜明语文学科特色的文章,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例如《少年中国说》《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关于文章的课外内容,比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表达的意义等,通过立体宏观的教学准备,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得到提升,阅读的深度得到强化,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能力的进阶。对学生进行分类,以学生的兴趣导向和能力提升动态为教学参照筛选教学内容,能够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适配性,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强化。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