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各种综艺、电视剧的热播,饭圈各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爱奇艺、腾讯、微博等饭圈常用平台组织运行的各类活动,再一次将饭圈文化拉入了民众的视野。饭圈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饭圈的群体如同指数爆炸式增长?饭圈又在怎样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2018年中国青年人兴趣社交白皮书》显示兴趣部落活跃用户的年龄分布21岁以下的青年占81.2%,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少年的引领者,更是当下饭圈的引导主力军,因此大学生意识的研究尤其重要。针对此类问题,基于阿德勒提出的个体心理学视角:自卑与补偿、优越感目标的达成对饭圈文化进行分析,探究当下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共性,提出教育引导机制。
[关 键 词] 饭圈;饭圈文化;个体心理学;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48-02
一、现代饭圈及饭圈文化的特征
饭是指粉丝(音译fans),圈指的是一个群体。饭圈,则是粉丝的集合体——粉丝圈,具体是明星所属经纪公司为迎合大众和自身利益需要,帮助明星绑定粉丝的一种新形态。饭圈文化,则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它的意义更为广泛,包含的不仅是饭圈这个主体,还有饭圈的行为、特殊语言等。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饭圈粉丝们出现了不同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状态,从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状态划分:
积极型:将姐姐们努力拼搏的女团精神和舞台呈现,视之为一种鼓励。
无动于衷型:各种热议持事不关己态度,无讨论,无任何追星行为。
消极型:只看到在网络上热议的、相对片面的描述,进行一种消极的舆论传播。
......
二、个体心理学——自卑情绪与优越感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概念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率先提出,以自卑与补偿为主要论述观点,此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起点为人类的缺陷,之后产生人们对自卑情结、优越情结的思考,以及创造性自我为中心的概念论述。主要观点如下:自卑: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则是一种自卑情绪。优越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追求优越感的目标,且取决于个人生活的意义。
张铭凯在《“自卑与补偿”理论之于大学生教育:内涵、意义与启示》中提到个体心理学的主体内容:自卑与补偿,其部分特点有受众对象的全纳性、行为分析的联动性。现如今饭圈文化通过语言、意识形态等不同形式已经渗透入个体心理学的部分受众对象——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之中群体的行为表征深受饭圈文化的影响,群体心理也存在较大的变化。
三、自卑与优越的个体心理对饭圈影响及分析
(一)情绪情感波动机制
饭圈事件更新交替异常迅速,是情绪情感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消逝的重要引导机制。就以微博為例,热搜榜的更新是每分钟一次,课余时间,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浏览微博热搜,获取即时资讯,时而引发热烈讨论,,时而沉默不语。由此,可以看出当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会引起人们潜意识思考和情绪的波动。饭圈新闻频繁更替,由开始发现新闻感到惊讶或产生了解信息后的满足感,到之后大学生群体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无法掌控所有、了解一切,并且跟不上脚步时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卑感,于是优越感目标很快建立——积极探索、消极回避、无关痛痒。这三者都可达到补偿效果,但对个体心理的长远影响大有不同,最终优越感的产生也均存在较大差异。
(二)“捧杀”
“捧杀”作为一种意识已然存在于饭圈的各个角落。粉丝们往往过分追捧喜爱的明星,过度赞扬他们,且大概率招致他人反感的行为,即为“捧杀”。“我喜欢他,我就必须捧,大家一起做‘舔狗’”。从现在饭圈大形势中看到,消极的、过度狂热的部分大学生群体已将捧杀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引导行为。他们本身对明星这项职业或唱歌,或舞蹈,或演戏,也可能是对明星的外表等有所向往,但是自己却无法得到,而产生自卑情绪。因此过度追捧明星的产品,超负荷地购买周边商品,帮助他们建造外表与实力并存的海市蜃楼。使他们获得名利上的成功,成为自己心中的骄傲,目标达成,进而优越感产生,此类在大学生群体中属共性的消极优越感迫切需引导转变。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
1.个人生活:去年热播的某部大剧掀起一阵热潮,大学生间的交流:演员的选角,外表必备,相比之下讨论更为热烈的是女主的人物设定、性格等方面。这部剧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演员的实力,第二是人物设定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审美,女主生在清朝,为奴为婢却生性自由、独立,是有谋略、有胆识的人。再者,大学生是一个半独立群体,对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意识形态和观念,存在一种普遍的期待,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他们不仅存在对设想的需求,更希望能够付诸实践。但是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困扰有所阻挠,例如父母的否定、金钱的限制、条件的不满足等,让其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缺少了完成梦想的条件,从而产生自卑感。他们将追求优越感的目标设立于追求个人主义、实力主义、自由主义。越是自卑,就越渴望独立自主,拥有更强的能力。
2.大环境:然而个人主义优越目标形成的影响因素远不止是个人生活因素,且有大环境因素。事实上这种思潮的产生,追溯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着重强调的是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特征,在早先我国大众将其视为新型的价值观念。以国家为界,饭圈同样有分类:韩圈、欧美圈等,各国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以及喜好进入不同圈子,以本身存在的价值观为体,选择性地吸收其他各国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念,以其为用,形成了饭圈中价值观影响的融合互补、互惠互利。纵观整个过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获取更多资讯,通过接触新事物,以个体为着力点从中补偿他们在其他领域的自卑,同时完成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上升为优越感目标的实现。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个体心理学视角下对饭圈文化的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