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变,预后防复,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之一,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临床预防、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对于肝炎以及肝硬化的预防及治疗,“治未病”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且指导着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发的思想。
[关 键 词] 中医;预防;治未病;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84-02
肝硬化是由某种病因或多种病因联合而导致的肝脏慢性器质性病变,病变会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结构而致使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腹水等症状,肝硬化由慢性肝炎逐渐发展而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疾病后期会出现肝衰竭等危险情况,部分患者还会因为门脉高压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我国是世界上的肝炎大国,除了部分自身免疫性肝病外,因肝炎病毒、酒精或脂肪肝而导致的肝病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早对肝炎及肝硬化进行预防控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都至关重要。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是着重强调了预防疾病、防止疾病传变的重要性,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言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说明有经验、医技高超的医师在诊疗中会格外注重“未病”,即在疾病发病之前就注重疾病的预防,而不要在出现症状之后再进行治疗,在疾病发病之后则要及时用药,防止疾病发生传变或出现变证。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也曾说过“上医治未病之病”,也就是说水平出色的医师能够在疾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判定疾病的发病及未来走向,从而提前干预以预防疾病,在疾病还未出现症状之时就扼止其发生发展,而水平欠缺、经验不足的医师则会在疾病发病后才开始治疗干预。“治未病”的思想不仅为医疗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了实践方针,从古今医家的诊疗历程中可见一斑。就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曾创立“当归补血汤”以未病先防、既病放变,虽然方名为“补血”,但其中不仅用了当归,更运用了大量的黄芪,当归能够补血养血,而黄芪则着重补气,之所以采用大量黄芪配伍当归,不仅是为了“补气以生血”,大量运用黄芪以辅助当归来化生新血,还考虑到“气随血脱”,因患者大量出血,故其在血虚的同时必然会因为失血而耗伤正气,故采用大量黄芪以补益、固护正气,即在补血的同时注意补气,从而避免患者因气血俱虚而导致病情恶化。除了未病先防以外,“治未病”理论同样还强调既病防变、瘥后及时巩固,防止复发,此理论和学术思想在肝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在多个方面,,对于缓解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一、未病先防
《黃帝内经》中《素问》将医技高明的医师定义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即优秀的医生能够在疾病未出现时就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肝炎及肝硬化,其病变部位均在肝,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已然阐述了肝病的传变趋势以及干预方法。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为气滞血瘀以及湿热内蕴,且肝病进一步发展会传至脾脏,进而影响脾脏的生理功能。脾脏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后天之本”,具有运化水湿、水谷精微之功效,与胃配合能够升清降浊,维系机体的正常功能,而肝脏之病易于传至脾脏,且脾脏功能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治疗肝病的同时顾护脾脏,保持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且少食肥甘厚腻之品。若肝炎未经及时控制,则易于发展成为肝硬化,故对于已确诊肝炎的患者,需要明确其病变阶段以及发展情况,并根据病因进行对病治疗、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疾病以延缓或遏制疾病的发展,从而尽可能地降低肝硬化的发生风险。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对于病毒性肝炎,及时采取合理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从而减少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风险。而计划免疫接种同样是治未病的重要环节,我国政府重视肝炎的儿童免疫接种,使得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至7%,充分证明了未病先防对于降低肝炎发病率的重要性。
此外,研究证明有大量饮酒史的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极高,而此类患者部分会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硬化,在中医看来,酒精会带来湿热邪毒,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得湿热内蕴而致使机体成为“湿热体质”,而长期地湿热蕴结则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最终形成酒精性肝病。现代医学对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为男性每天摄入量大于40g,女性每天摄入量大于20g,持续5年则可诊断,部分人群每日摄入量可达80g,此类患者若持续如此之高的酒精摄入量长达2周则可确诊,但也有少部分人群对酒精较为敏感,故摄入量未达诊断标准也可发生酒精性肝病。按照“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论,因饮酒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高且易转化为肝炎及肝硬化,故首先需要戒酒或减少饮酒量来控制病情,对于身体质量指数超过正常范围的脂肪肝患者来说更应如此。除此之外,患者还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形成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控制体重,降低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生风险。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而导致的大出血是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对于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扩张的肝硬化患者而言,需要尽早使用药物来控制门脉压以降低出血风险,可在患者未出现相应消化道症状之前就口服普萘洛尔来进行预防治疗。
二、既病防变
导致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故治疗肝炎并阻止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去除病因,即使患者已经发展成为肝硬化,采取及时有效的去除病因治疗同样非常重要,这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与转变的重要手段,而这也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理论中的“既病防变”。现代研究证明,肝炎病毒的复制与否是决定肝硬化从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的关键,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就是阻止疾病,通过药物干预阻止病毒的复制,从而降低疾病向失代偿期发展的风险。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医“治未病”在肝炎、肝硬化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中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