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在分析主体构成、运行模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层面完善制度机制、学校层面创新融合路径、企业层面强化协同育人等提出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路径。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07-03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实施工匠精神“广谱式”培育,明确主体运行模式以及融合路径[1],能够有效解决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成为重塑大学生新素质的内在支撑。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相关分析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优秀基因,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存在相关性。
(一)内涵与本质存在相关性
就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而言,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还包括为人处世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2]。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更新育人理念,把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工匠精神培育与学生成长发展形成一致目标,传承创新工匠精神,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促进创新意识与产教深度融合,使之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立命之本。实践证明,长期扎根需要不断进步和创新,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才能保证人才的有效供给。
(二)价值与创新存在相关性
工匠精神培育是推进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途径,与技术技能人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新时代人才培养价值与创新在于为大学生树立发展新标杆,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德”“技”两个维度,培养学生练就娴熟精湛的技艺,精雕细琢,养成不断精进的创造品质。事实上,真正工匠就是要大胆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这正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价值,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内涵创新、转型提质的突破口,也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使命。
(三)内容与实践存在相关性
激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活力需要进行革命的变革。这涉及众多层面的问题,包括政府体制机制顶层设计、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及课程体系重构、行业企业的协同支持、整个社会营造立体式的匠心文化。在人才培养内容与实践上,系统顶层设计大学生成长的载体和平台,以项目化形式,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企业工作内容相结合,注入创新创业内容,通过具体工作任务、项目实践体验工匠精神养成的真谛,内化为职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学组织过程聘请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到精湛技艺,形成耐心、专注、创新、坚持的工匠品格。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的运行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和制高点,可以避免陷入培养、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四大主体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有效汇聚资源和要素,构建人才培养创新生态圈,形成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的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路径
(一)政府层面:完善制度机制
工匠精神起源于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发展需求。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锻造工匠精神的制度存在严重缺失[3]。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文明,养成非“一日之功”,既要有政府层面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大国工匠的榜样激励[4],才能形成一种工业文化,成为推动工业由大转强的发展灵魂。
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科技、人文、制度的保障: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工匠精神要求市场主体自身自律、以质取胜、精益求精,这就需要国家为市场主体的规范、有序竞争提供良好的驱动和保证,从源头控制,实施严格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从而夯实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二是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活力。工匠精神需要知识产权护航,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解决,工匠精神很难落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创造,提高产品品质,保护知识产权,倡导工匠精神,厚植文化土壤,激发市场活力,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打通职业晋升通道。“职教20条”发布后,大学生职业“进阶”通道正在逐渐打通,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理想有了人才培养的融合途径,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潜能与学习动力。
(二)学校层面:创新融合路径
要從根本上改善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开展工匠精神“广谱式”培育,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
1.创新动力保障机制
职业学院通过构建“一推、二牵、三提升”的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三全育人”过程中,开展德育创新工作,通过政策引领,落实价值激励,探究实际行动层面的灌输与规制。“一推”就是在教师队伍发展机制上建立“跨层聘用”机制,健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将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等纳入绩效考核改革,健全完善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牵”就是通过设立百万教科研奖励基金,推动创新教学团队建设。职业院校建立项目制管理,以立项管理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建设、基地建设以及项目遴选,持续释放教师教科研活力。“三提升”就是促进高素质师资与创新团队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协同育人质量提升以及服务社会影响力提升。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