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物流行业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运用,标志着物流行业进入智慧物流时代。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了智慧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多元性,并尝试用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思路构建多元智能视角下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进行路径探索。
[关 键 词] 多元智能;智慧物流;PDCA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18-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物流行业所面对的技术环境变迁加速,整个物流生态在快速演化和迭代,智慧物流引领的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从国家产业政策层面上分析,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各职能部门也正为推动发展智慧物流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行业实践上分析,顺丰大型无人机首次载货试飞、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京东无人仓及X事业部、苏宁物流S实验室等,都在聚焦“无人”设备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和数字物流的时代已经到来。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急迫的要求。从培训动手及操作能力为主,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注重理论实践和技术应用、具有多元综合能力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紧随智慧物流产业升级及的大势所趋。
二、相关研究进展
(一)智慧物流人才方面
在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智慧物流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智慧物流人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制止目前文献仅有103篇,大部分的研究是2015年以后的成果。研究者主要从传统物流管理专业如何从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产教融合等角度向智慧物流方向转型进行微观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2017)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角度阐释智慧物流人才的重要性[1];赵丽(2017)进行了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专业教育转型问题研究,论述了物流专业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李翔等(2018)进行了智慧物流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3]。施文娴(2018)针对物流岗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院校提出了细化学生就业岗位、开展多元化培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建议[4]。可见,学者们对智慧物流发展所带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变化及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切性,已经达成共识,只有与时俱进培育一大批适合智慧物流发展的新领域、新岗位的智慧物流人才,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匹配就业市场并促进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而当前的研究在智慧物流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深层次解构方面尚有欠缺,尤其是缺少系统的理论方法支撑建构智慧物流人才能力培养体系,作为人才培养起点的能力需求分析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上较为薄弱。
(二)多元智能的教学应用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代表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基本结构,并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著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5](如图1)。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我国学者们围绕该理论用于指导教学设计、学生评价、课程开发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战秉聚(2003)认为,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学生多元化智能发展,并通过多元智能方法来指导课程实施[6]。李留江,张晓峰(2003)认为,课程和教学模式设计应更多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情境化[7]。何李来(2010)将多元理论运用到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策略与方法、评价标准这四个维度,并强调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容易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养成[8]。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达成共识,但在微观层面的运用大多侧重于某一课程的教学,并且以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居多,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在高职教学领域,少数的研究集中在英语教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缺少将多元智能理论用于构建某一职业领域或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的深层次研究,更欠缺将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用于分析新兴产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三、智慧物流人才的能力需求多元性分析
(一)智慧物流的本质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物流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冲击下,进入智慧物流时代,因此探究智慧物流的人才需求本质,要从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来分析。人工智能融合了行为学、心理学、机器人、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元知识和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就业市场上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均发生变化。对于部分传统的重复性、标准化、程序化的岗位,人工智能取代速度加快。然而,这一取代过程是渐进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相关的研究分析表明,未来十年内,仍有部分岗位将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尤其对于本身强调沟通、逻辑与创造的岗位,在近期内暂时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同时人工智能的运用又会产生一些新岗位,既掌握技术能力又具有良好软性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受青睐的程度增加。这类人才应具备交叉学科背景及综合能力,既能搭建计算机程序和商业模型,也能拓展学习渠道、快速学习以理解复杂的商业逻辑,同时还需要与各方良好的沟通和洽谈,跨界整合各类资源,从而真正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为各行业的具体应用。正如《人工智能时代》的作者杰瑞·卡普兰所提出的观点“越是懂得面对面沟通、越是能够触类旁通在职业交界处发现机会的人,机器越是无法取代”。[9]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多元智能视角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