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两大战略部署,其工作关键是要解决“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问题,这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其中,作为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办学优势来创新工作机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配置,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健全人才培养结构、提供“靶向”技术服务,起到“智库”的作用。通过株洲市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经验数据,可以佐证职业院校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优势和作用。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42-02
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两项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推进农村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两者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在举措上具有互补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战即将夺取全面胜利之际,更要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有机衔接,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推进工作。作为重要战略举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推动。职业教育具有专业覆盖面广、技术技能应用性强、与“三农”结合的门槛低等特点,发展职业教育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如何凝聚职业院校的力量,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实现院村合作、院乡合作,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职业院校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
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开始,数年来,精确设计的顶层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落地政策减少了以往粗放式扶贫过程中没有顾及、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兜牢了不再发生极端贫困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要提高脱贫实效,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关键在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贫困地区由于缺乏人才支撑,没有“走出去”的部分农民,存在故步自封、视野狭窄等问题,缺乏脱贫的主动性,依靠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子”“想主意”;无法掌握市场规律,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该部分农民束手无策,只能“等”“靠”“要”。部分因各种原因返乡“走回来”的外出务工人员,空有创业激情,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栽种经济作物时,不事先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认为哪种作物挣钱就盲目种植,最终因产品市场饱和度高导致滞销;养殖动物禽类时,不做疾病防疫防控工作,,动物禽类死亡率高导致破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缺乏人才造成的。
职业教育贴近区域经济发展,它可以有效解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人才问题。一方面职业院校是教育与社会资源富集之地,在优化生产技术、攻克技术难题、实现成果转化方面拥有独特优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职业教育利好政策的颁布,职业院校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国的职业院校在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挖掘发展潜力,借助政策利好的机遇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也是实现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办学宗旨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的教师受教育程度高,科研成果转化技术能力强,能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紧缺的技术支撑,还能调动农民脱贫摘帽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
本文以株洲地区职业院校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档案查阅、开座谈会、不定期走访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师生等多种形式及手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调查研究。
二、职业院校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优势
职业教育通过整合办学资源、发挥办学优势,能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具有独特的办学优势。目前全国各省已经普遍建成了遍布基层的职业教育网络,以湖南省为例,每个市州至少有一所高职学院,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公办中职学校,全省中职学校有农村学生60.6万人,高职院校有农村学生46.8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89.1%、75.5%。如今大量农村毕业生返乡回流,农村“空心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如何将这些回流的人力资源就地转化,使其成为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需要职业院校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为了进一步落实、强化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职能,许多省市出台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乡村产业劳动力补贴性培训,建立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培训机制,国家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地方共建产业学院、产教园区,联合招生办学,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线上线下结合、育训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灵活而有质量的学业考核形式,鼓励探索混合所有制。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基础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養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不断深化,为打赢扶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整合了资源、创新了机制。
职业院校科学调整专业设置,能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特性,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内核高度一致,普遍与地方、区域发展契合度高。为了达到大量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用型人才的目的,职业院校围绕现代农业及服务业、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和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覆盖21个大类,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深入联系的专业大类接近半数,基本可以与农村做到专业和产业相对应、全覆盖。为了落实服务社会、产教融合的办学宗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均以地方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以脱贫攻坚为刚需,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论职业院校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优势和作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