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实现“智造强国”,社会需要“大国工匠”,高职院校可从拓展思路、建设机制、夯实基础、加强渗透等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关 键 词] 新时代;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56-02
近年來,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提到工匠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中国古代不乏“杰出匠人”,现实中国亦出“大国工匠”,国外企业也有成功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1]”,加速构建与制造业强国相匹配的“大国工匠”体系,提取、借鉴、归纳、总结,是高职院校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探析
(一)从中国和世界工业文化发展史中寻找工匠精神的成功案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实践立场指出,改变世界就要改变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从宋代的科技整体水平远超于当世;从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再经“科技时代”进入“智能时代”,可以总结出一点,在各行各业频出能工巧匠的国家里,必定非常重视工匠阶层的地位和待遇,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社会舆论导向,所以才成就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二)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界定“中国智造”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
五千多年的中华史,经历了朝代更迭、豪杰并起、文化融合、生产发展、文明进步的积淀。透过一件件出土文物,不仅使当代人得以窥见前朝的时代特色,也能充分感悟到古代匠人群体对职业和专业的执着坚守、对梦想的极致追求。“大国工匠”都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传人,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坚持质量至上,重视每一个细节,“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体现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突破创新的高贵品格和崇高精神,这些正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精神”的特质。
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高职院校应当从拓展思路、建设机制、夯实基础、加强渗透四个方面着手,涵养、激励师生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磨砺、锻造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以满足实体经济和制造强国对以敬业、求精、执着、创新为职业追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2]。
(一)拓展工匠精神培育思路,实现思想育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要善于运用合作思维、创业思维、跨界思维,拓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新思路。
首先,要敢于打破思维界限,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尝试跟多个他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从本校专业教学实际出发,发展具有“专业+思政”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与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或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自身实际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路径。
其次,近几年,高职院校虽然也在积极运用“双创”理念培育能够实现“双创”目标的合格人才,但是相比于本科院校变现“双创”的雄厚实力,在思想育人工作中,高职院校更应着力于运用创业思维改变在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即教会他们善于寻找有利契机和有效方法,预见符合自身学业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脚踏实地地行动。
再次,在国家启动“双高计划”后的第一个五年周期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发展跨界思维,敢于突破体制障碍、领域界限和政策壁垒,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多方联系、密切交流,努力寻找共通的教育理念,争取在教育导向上逐步达成共识,并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狠抓落实,从以教育管理为导向转向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分学科专业开展思想育人工作,转向融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思想育人工作,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多元文化。
(二)建设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实现制度育人
工匠精神是促使中国制造业由量变转向质变的灵魂动力,必须通过有效措施和长期行动才能养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人才培养,制度先行。国家应努力建设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促使其形成一种文化的力量,并通过启发、教化和培育,使禀赋不同的个体水平得到整体有效的提升,使之凝聚成一种民族精神。
首先,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发展人才竞争策略、抓好日常工作管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双师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同时,应实行校企专业人才“双向流动”制度,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创造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让他们享受到更加优厚的待遇,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作为刺激因子,切实发挥出以绩效考核激励人才竞争发展的杠杆作用,聚焦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学生做好充足的师资储备。
其次,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速、职教形态变化新要求,及时补充或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设计,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授课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创建能与国家战略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的、符合产业行业交叉发展总体要求的、与“双高计划”建设要求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建设综合体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时代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培育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