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家庭,是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脱贫攻坚的核心群体。通过对贵州省20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财商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有脱贫的意愿,但学校财商教育的缺位,对学生长远发展和脱贫成果巩固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通过“五进·五打造”,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中职学生的财商教育,形成财商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良好局面,全方位助力中职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财商思维、财商智慧和财商价值,进而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学生“人人受教育、人人懂财商、人人能增值、人人能致富”。
[关 键 词] 教育扶贫;职业院校;财商能力;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026-04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中起到突击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是教育开展脱贫致富教育活动的核心群体,是职业教育响应大扶贫号召的力量所在和核心突破口。中职学生的财富观念和行为从根本上制约着脱贫的成效和成果的巩固。近年来学界对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的关注度逐年上升,从政策解读、机制分析到区域发展现状等都有众多论述,但鲜有对中职学生此类脱贫核心群体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论认为教育投资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是教育脱贫战略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盖里·贝克在1979年提出的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指出:贫困因素等不利条件造成的贫困条件由父母在家庭内部传递给下一代,造成恶性循环,而教育扶贫不仅能帮扶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还能发挥良性的代际传递,使底层贫困的人群有更多的机遇向上层流动[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提出的权利贫困理论认为贫困人口是因为众多福利和权利被剥夺导致贫困[3]。谢君君(2012)认为教育扶贫应着眼于扶贫客体的真正需求、教育扶贫实践过程中要转变观念[4]。包蕾萍(2019)认为要侧重于人的观念和素质提升,从“扶贫”到“扶智”,降低贫困高风险人口的返贫率[5]。刘成龙(2020)认为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更应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教育扶贫,破除思想禁锢,打牢脱贫根基,激发创新活力[6]。为此,研究当前我国中职学生财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针对性财商教育对策,对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财富观,强化脱贫意志,坚定脱贫信心,形成科学系统的财商思维和行为能力显得十分必要而又紧迫,对深度贫困地区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对我国巩固脱贫成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自制问卷。首先对近百名学生进行了开放式访谈,以了解學生对钱财的认识、开销的痛点;同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如詹逸思[7]“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8]等人的财富观问卷设计与调查研究。进而通过专家交流及信息反馈,最终形成封闭式“贵州省中职学生财商现状”调查问卷。具体维度和指标见表1。
(二)样本情况
“贵州省中职学生财商现状”问卷调查在贵州省不同地区的2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调查对象均为贵州省在校就读的中职学生。除贵州省财政学校发放200份外,其余19所学校每所学校发放120份,调查采用自填问卷方式进行。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和各校老师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2480份,收回完成的有效问卷22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样本总体情况见表2。
备注:贵州省自2013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三)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根据学生填写问卷的选项占比考察中职学生的总体情况。同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中职学生的家庭居住地和父母工作类型的组间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得到P值,P值<0.05为显著,P值<0.01为非常显著,试图进一步剖析导致财商差异的因素。
(四)调查分析
1.中职学生的财富观念分析
(1)中职学生在看待金钱和奋斗目标上没有清晰的认识。能客观看待金钱价值,认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并非只是单一追求金钱的学生并不多。针对“金钱是人生唯一的奋斗目标”的调查,选择“不赞同”和“不太赞同”的学生分别占比12.3%和26.7%。选择“一般”选项的学生占比达到46.3%,接近半数学生对金钱和奋斗目标上的模糊选择,折射出对金钱向往微妙的态度,内心并不抗拒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数据显示,在这个问题上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认识差异在统计学上非常显著,P值<0.001;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县镇的学生更能正确客观看待金钱价值。
(2)中职学生对获取金钱的基本道德认知不足。针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调查,道德认知不足的学生占58.3%,其中存在模糊态度选择“一般”的学生占到42.8%。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获取金钱的方式认知偏颇,在金钱获得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上缺乏基本的道德认知。进一步的研究中显示,来自不同家庭居住地和父母工作类型的中职学生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观点的认知较为接近,没有显著差异。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教育扶贫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财商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9045.html